时间: 2025-04-25 09:36: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9:36:01
阳气初惊蛰,韶光大地周。
桃花开蜀锦,鹰老化春鸠。
时候争催迫,萌芽㸦矩修。
人间务生事,耕种满田畴。
阳光的气息刚刚唤醒大地,春天的美好时光遍及四周。
桃花盛开如蜀地的锦绣,老鹰已经化身为春鸠。
春天的时光催促着万物生长,新的芽儿正悄然生长。
人们忙于生产,田野里满是耕作的景象。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桃花”和“蜀锦”,都反映了春天的美丽和丰收的希望,桃花常被用来象征春天的到来。鹰与春鸠的变化也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变化。
作者介绍
元稹(779年-831年),字和甫,号崇义,唐代著名诗人,与白居易齐名,曾担任多种官职,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对民生的关注而著称。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春季,正值“惊蛰”节气,反映了春季的生机与农耕的忙碌。诗人在此时写作,意在表达对春天的赞美以及对农事的重视,体现了对自然变化与人类活动的深刻观察。
《咏廿四气诗·惊蛰二月节》描绘了春天来临之际万物复苏的生动景象。开篇便以"阳气初惊蛰"引入,生动地表现了春雷乍响、万物复苏的气氛。紧接着通过“韶光”与“桃花”,展现了春天的美丽,桃花的盛开是春天的一个重要象征,暗示着生机与希望。
诗中提到“鹰老化春鸠”,通过动物的变化反映出春天的来临,老鹰的化身象征着生物的重生与更新。全诗最后两句“人间务生事,耕种满田畴”则回归到人间,强调人们在春天的忙碌劳作,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显示了春天不仅是自然的复苏,同时也是人类活动的高峰。
整首诗通过优美的意象、清晰的节奏和生动的描述,展现出春天的美丽与生机,同时也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该诗运用了比喻(桃花与蜀锦)、拟人(阳气惊蛰),以及对仗("人间务生事,耕种满田畴"),这些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春天为背景,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与对农耕生活的珍视,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传递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阳气初惊蛰”中的“惊蛰”指的是哪个季节的节气?
A. 夏季
B. 秋季
C. 春季
D. 冬季
诗中提到“桃花开蜀锦”,蜀锦是指什么?
A. 一种花
B. 一种织物
C. 一种果实
D. 一种鸟类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什么主题?
A. 享乐
B. 忧愁
C. 劳动与生活
D. 旅行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元稹的《惊蛰二月节》与孟浩然的《春晓》,两者都描绘了春天的到来,但元稹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耕作的忙碌;而孟浩然则更侧重于春天的宁静与自然美,体现出不同的诗风与主题。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