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06: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06:38
微凉风叶下,楚俗转清闲。
候馆临秋水,郊扉掩暮山。
月明潮渐近,露湿雁初还。
浮客了无定,萍流淮海间。
微凉的风吹落了树叶,楚地的风俗变得愈加清闲。
在候馆旁边,秋水环绕,郊外的门扉关闭在暮色的山影下。
明亮的月光照耀,潮水渐渐逼近,露水湿润了刚刚归来的大雁。
漂泊的客人没有固定的归处,像浮萍一样漂流在淮海之间。
“楚俗”可以追溯到《楚辞》,描绘楚地的生活情景,表达一种对悠闲生活的向往。“浮客”则反映了古代游子的心态,常见于唐诗中,表现了旅途的孤独与无奈。
张继(约766年-830年),字孟郊,唐代诗人,生于四川,后居长安。他以描写边塞风光和游子心情著称,作品多善用情感和意象,表达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
本诗创作于张继游历淮阳时,描绘了初秋的景色与旅途的孤独,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感悟与对故乡的思念。
《晚次淮阳》是一首精致的五言绝句,展现了诗人张继在旅途中的孤独与思考。开篇“微凉风叶下”便勾勒出了一幅静谧的秋日图景,微风拂过,树叶轻轻飘落,让人感受到季节的变迁与生命的脆弱。在“秋水”与“暮山”的映衬下,诗人通过候馆的描写,传达了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感悟。
接下来的“月明潮渐近,露湿雁初还”则进一步加深了情感的层次。明亮的月光与潮水的逼近,似乎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而露水湿润的大雁则传递了归属与思乡的情感。
最后一句“浮客了无定,萍流淮海间”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诗人把自己比作漂浮的客人,展现了他对生活的不确定与无奈,恰如浮萍在水中漂流,随波逐流。
整首诗以清丽的自然景象为背景,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展现了唐代诗歌的精髓与韵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孤独漂泊的感慨以及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展现了人生的无常和对归属的渴望。
本诗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楚俗”指的是哪个地方的风俗?
诗中“浮客了无定”表达了什么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