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题君山观招真阁六首》

时间: 2025-05-12 05:38:52

诗句

蜡屐发兴屡,几为春泥阻。

此行不作难,霁色随步武。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05:38:52

原文展示:

蜡屐发兴屡,几为春泥阻。
此行不作难,霁色随步武。

白话文翻译:

多次穿着木屐出行,几次被春天的泥土所阻。
这次出行并不艰难,晴朗的天气伴随我一路前行。

注释:

  • 蜡屐:一种用木头制成的鞋子,通常用于雨天或泥泞的地方。
  • 兴屡:屡次出行、出门之意。
  • 春泥:春天的泥土,通常因雨水而湿滑。
  • 霁色:晴朗的天气,指的是雨后初晴的景象。
  • 步武:行走,步行的意思。

典故解析:

在古代,蜡屐常用作雨天的鞋,象征出行的艰难与不便。春泥则是春天的特征,代表着生机与阻碍。霁色所描绘的晴朗天气,寓意着心情的愉悦与顺利的出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吕,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抒情和写景见长,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春天,诗人或许正值春光明媚之际,踏上出游的旅程。在经历了泥泞的阻碍后,感受到晴天的舒适与愉悦,表达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旅途的感慨。

诗歌鉴赏:

李吕的《题君山观招真阁六首》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出行的乐趣。诗中开头的“蜡屐发兴屡”,通过简单的描绘,引出了出行的主题。蜡屐是春天出行的象征,湿滑的春泥则暗示了出行的艰难。然而,诗人并未因此而感到沮丧,反而以“此行不作难”来表达自己乐观的态度。即便遇到阻碍,诗人依然能够在晴天的陪伴下,感受到出行的愉悦。

在这首诗中,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蜡屐与春泥的阻碍,和霁色的晴朗形成鲜明的对照,进一步突显了诗人心境的变化。从初的阻碍到后来的愉悦,诗人展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这也正是宋代士人所追求的精神境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蜡屐发兴屡:多次出行时穿着木屐,暗示着诗人的频繁出游。
  2. 几为春泥阻:春泥的阻碍让出行变得困难,表达了一种无奈。
  3. 此行不作难:即便有困难,这次出行却显得轻松,反映诗人乐观的心态。
  4. 霁色随步武:晴朗的天空伴随在身边,象征着心情的舒畅和顺利。

修辞手法:

  • 对比:蜡屐与春泥的艰难对比霁色的晴朗,通过对比凸显出诗人的心境变化。
  • 意象:蜡屐和春泥构成了出行的具体意象,霁色则带来心灵的宁静。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春天出行过程中所体验到的阻碍与顺利,传达出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强调在逆境中依然能够找到快乐与美好。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蜡屐:象征着出行的准备与艰难。
  • 春泥:代表着生活中的阻碍与挑战。
  • 霁色:象征着心灵的明朗与顺利的旅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蜡屐”主要用来表示什么?

    • A. 舒适的鞋子
    • B. 出行的工具
    • C. 雨天的鞋子
  2. 诗人对春泥的描写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享受
    • B. 无奈
    • C. 兴奋
  3. 诗中“霁色”指的是什么?

    • A. 晴朗的天气
    • B. 阴天
    • C. 雨天

答案:

  1. C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夜喜雨》
  • 王维《鹿柴》

诗词对比:

  • 李吕 vs. 杜甫:李吕的诗歌偏向抒情,表现个人主观感受;而杜甫的诗则更多地关注社会现实,反映时代背景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辰十月八日同希周扫松灵石晚步松下怆然有怀 辰十月八日同希周扫松灵石晚步松下怆然有怀 辰十月八日同希周扫松灵石晚步松下怆然有怀 辰十月八日同希周扫松灵石晚步松下怆然有怀 辰十月八日同希周扫松灵石晚步松下怆然有怀 卜算子·赠妓 立春日晓望三素云 春日田园杂兴 送程给事知越州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川字旁的字 上天下地 心字底的字 清评 走字旁的字 手泽 油嘴油舌 日进有功 质朴无华 地景 文字旁的字 殇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乘车戴笠 包含缕的成语 色字旁的字 林壑心 鸡开头的成语 细大不逾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