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金缕曲 秀崧世妹随幕端溪,赋此送之》

时间: 2025-04-26 10:20:02

诗句

此别何时会。

忆春风、梨云庭院,蝶阑同戏。

擘韵摊笺才迭唱,一曲骊歌分袂。

盼芳草、斜阳旧地。

不是催诗梅雨洒,是骚人、并作分离泪。

垂杨岸,空萦思。

扁舟坐爱湖山霁。

采端溪、琳腴片石,摩娑称意。

玉巽珠飘随咳唾,香晕墨痕盈纸。

最艳羡、双兼福慧,更有生花眉史笔,想联篇、吟罢妆台倚。

毋金玉,音须寄。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20:02

原文展示

金缕曲 秀崧世妹随幕端溪,赋此送之
作者:叶璧华 〔清代〕
此别何时会。忆春风梨云庭院,蝶阑同戏。
擘韵摊笺才迭唱,一曲骊歌分袂。
盼芳草斜阳旧地。不是催诗梅雨洒,是骚人并作分离泪。
垂杨岸,空萦思。扁舟坐爱湖山霁。
采端溪琳腴片石,摩娑称意。
玉巽珠飘随咳唾,香晕墨痕盈纸。
最艳羡双兼福慧,更有生花眉史笔,想联篇吟罢妆台倚。
毋金玉,音须寄。

白话文翻译

这场别离不知何时才能再会。回忆春风拂面的梨花和云彩的庭院,蝴蝶在栏杆上嬉戏。
我在纸上摊开韵律,才情交错地唱着,一曲骊歌在分手时回响。
我期待着芳草和斜阳的旧地重游。那并不是梅雨催促着诗句洒落,而是诗人们因离别而流下的泪水。
在垂柳岸边,思绪空中萦绕。我坐在小舟上,喜爱湖光山色的晴明。
我采撷端溪的美丽石片,轻抚称心如意。
美玉和珠子在口中轻声飘散,香气和墨迹在纸上弥漫。
我最羡慕的是双全的福慧,还有那生动的笔触,想象着吟咏完毕后倚靠在妆台上。
不必用金玉来比拟,音信需要寄托。

注释

  • 金缕曲:古代词牌名,通常用于抒情。
  • 秀崧:指高峻秀美的山。
  • 端溪:指端溪的溪水,象征着美丽的景色。
  • 骊歌:古代的歌曲,常用于送别。
  • 垂杨:指垂柳,常用来象征思念和离别。
  • 琳腴:美丽而丰盈的石头。
  • 摩娑:形容轻柔的抚摸或舞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叶璧华,清代词人,以其清丽的词风和细腻的情感著称。她的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及人情世态,常带有柔情与伤感。

创作背景:此词写于送别好友之际,表达了对离别的惋惜与对重新相聚的期待,反映了清代文人对友情和美好生活的珍视。

诗歌鉴赏

《金缕曲》是一首典型的送别词,展现出作者细腻的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词中通过对春风、梨花、蝴蝶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又柔和的氛围,仿佛让人沉浸在春日的美好之中。然而,这样的美好却因离别而显得愈发珍贵。词人以“骊歌”来比喻分离时的心情,抒发了对友人深切的怀念与依依不舍。整首词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也渗透着对离别、思念等复杂情感的深刻体验。

词中对“芳草斜阳旧地”的期待,进一步加深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而“不是催诗梅雨洒”的句子则突出内心的惆怅与无奈。以“垂杨岸”作结,表达了对思念的空灵感受,似乎在诉说着离别后的孤独与思绪的缠绵。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此别何时会”表达了对再见的无奈与期待。
    • “忆春风梨云庭院,蝶阑同戏”描绘了温暖的回忆,春日的美好引发思绪。
    • “擘韵摊笺才迭唱,一曲骊歌分袂”将离别的情感与音乐结合,令人动容。
    • “盼芳草斜阳旧地”则寄托了对重逢的渴望。
    • “不是催诗梅雨洒,是骚人并作分离泪”通过自然景象与内心的情感相呼应,表达伤感。
  • 修辞手法

    • 比喻:以“骊歌”比喻离别的情感,生动形象。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人的情感,增强词的情感表现力。
    • 对仗:词中对称的句式构建了和谐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词通过描绘离别的场景与内心的惆怅,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时光的追忆,揭示了人生无常与思念的情感。

意象分析

  • 春风、梨花、蝴蝶:象征着美好的青春与友谊。
  • 骊歌:象征着离别时的情感回响。
  • 芳草、斜阳:代表着对旧地的怀念,寄托着对未来重逢的期望。
  • 垂杨岸:象征着思念与孤独,成为情感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该词的主题是什么?

    • A. 离别与思念
    • B. 友情与欢乐
    • C. 自然风光
  2. “骊歌”在诗中比喻了什么?

    • A. 自然美景
    • B. 离别时的情感
    • C. 快乐的时光
  3. 诗中提到的“芳草斜阳旧地”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对自然的热爱
    • B. 对过去的怀念与期待重逢
    • C. 对未来的无畏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诗词对比

  •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同样表达了送别的情感,但更偏向于展现理想与抱负,而《金缕曲》则更侧重于细腻的情感描绘与个人的思念,二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清代词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
  • 《叶璧华汇编》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探梅图 茅屋风清图 题画四首 踏莎行 闺情 卢仝煎茶图 花月吟效连珠体十一首 8 席上答王履吉 和石田先生落花诗 其十八 题画廿四首 落花图咏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秉政劳民 飞字旁的字 杳无音信 藜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数算 非同小可 舍眷 玉笙 黑字旁的字 奴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梅的词语有哪些 忍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小结 小字头的字 朱的笔顺怎么写?朱的笔画顺序详解 贝部首的汉字大全_贝部首常用汉字解析 糹字旁的字 而字旁的字 图身忘国 城字繁体字怎么写?这份城字繁体字详解,助你正确书写汉字_汉字繁体字学习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