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5 08:47: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5 08:47:55
金缕曲
作者: 吴藻 〔清代〕
八九间茅屋。拓轩窗,晓清清地,数峰凝绿。唱罢花冠灯未杀,料理牙签玉轴。三万卷丘侯都熟。谁写草堂新画本,有瓯波小印鹅溪幅。一分水,二分竹。兰台共说秋霜肃。话甘棠苍生又仰,春风和燠。锦袋绯鱼抛掷久,三径未荒松菊。谅心与,白云相逐。传世文章公莫秘,读书台例向匡山筑。千载下,想高踯。
在八九间茅屋中,打开窗户,清晨的天空显得格外清新,几座山峰凝聚着绿色的意境。唱完歌,花冠的灯光还未熄灭,准备好牙签和玉轴,三万卷丘侯的书籍都已经熟悉。谁在书写草堂的新画册,那里有着瓯江波纹的小印和鹅溪的风景。一份水,二份竹,兰台讨论着秋霜的肃穆。谈论甘棠树的苍生,仰望着春风的温暖。锦袋中的绯鱼投掷已久,三条小路上松菊依旧没有荒废。我的心与白云相追逐,传世的文章不必再隐秘,读书台的规矩向匡山而筑。千年之后,想必依然高踯。
作者介绍: 吴藻,清代诗人,生活在社会动荡与文化变迁的时代。他的诗歌多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风格清新脱俗,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吴藻的隐居生活中,诗人通过描绘自然与人文的景象,表达对生活的思考与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金缕曲》是一首融合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热爱与对理想的追求。诗中通过描绘清晨的宁静,茅屋的简陋,以及书籍的丰富,营造出一种淡泊明志的氛围。诗人在文字间流露出对自然的深切感受,数峰凝绿、清晨晓光等意象,不仅描绘了优美的自然景观,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恬淡。
诗中提到的“兰台共说秋霜肃”,体现了人文的深度,诗人与自然的对话,仿佛在思索人生的意义。而“传世文章公莫秘”更是表明了诗人对知识与文化的追求,强调了传承的重要性。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思考,呈现出一种超越世俗的理想境界,令人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那份清醒与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隐居生活与自然景观,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展现了清代文人追求精神自由与自然和谐的情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兰台”指的是:
A. 一种植物
B. 古代书馆
C. 一种乐器
“三万卷丘侯都熟”这句表达了什么?
A. 诗人对书籍的渴望
B. 诗人对学习的态度
C. 诗人的懒惰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对世俗生活的厌倦
B. 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C. 对历史的怀念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