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1:46: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1:46:21
夜飞鹊 道宫别情
作者: 周邦彦 〔宋代〕
河桥送人处,良夜何其?
斜月远堕余辉。
铜盘烛泪已流尽,
霏霏凉露沾衣。
相将散离会,
探风前津鼓,
树杪参旗。
花骢会意,
纵扬鞭亦自行迟。
迢递路回清野,
人语渐无闻,
空带愁归。
何意重经前地,
遗钿不见,
斜径都迷。
兔葵燕麦,
向残阳欲与人齐。
但徘徊班草,
欷歔酹酒,
极望天涯。
在河边的桥上送别朋友,今夜的良辰美景真让人感慨。
斜月的光辉远远洒落,
铜盘上的蜡烛泪水已流尽,
凉凉的露水沾湿了衣襟。
我们相聚又将离散,
鼓声在探风的渡口传来,
树梢上的旗帜随风飘扬。
马儿似乎也懂我的心意,
纵使挥鞭却也不急于离去。
漫长的回程在清幽的野外,
人声渐渐听不见,
只剩下愁苦伴我回归。
为何又重游此地,
那遗落的钿子不见,
斜斜的小路也迷失。
兔葵和燕麦,
在残阳下仿佛想与人平齐。
只好徘徊在草间,
叹息着洒酒,
极目远望天涯。
作者介绍: 周邦彦(1056年-1121年),字美成,号清真,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他擅长细腻的词风,尤其以婉约派著称。其作品多描写离愁别绪,情感深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周邦彦的离别之际,表现了对友人的深切留恋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宋代社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蓬勃发展,词人通过对夜景的描绘,表达了独特的情感体验。
《夜飞鹊 道宫别情》是周邦彦的一首经典之作,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离愁别绪。开头的“河桥送人处,良夜何其?”便营造出了一种静谧而又令人惆怅的氛围。诗人在送别友人的过程中,暗示了人生的无常与相聚的短暂。斜月的光辉与蜡烛的泪水交织,仿佛在诉说着时间的流逝与离别的苦涩。接下来的“相将散离会,探风前津鼓”,不仅描绘了送别时的场景,也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诗中“迢递路回清野,人语渐无闻,空带愁归”一句,将孤独与失落表现得淋漓尽致。回家的路途漫长而寂寞,仿佛一切声音都被时间所淹没。最后几句更是渗透出淡淡的失落与无奈,兔葵与燕麦的描写在夕阳下让人感到一丝温暖,却又因“徘徊班草,欷歔酹酒,极望天涯”而显得无尽的惆怅。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丰富的情感,深刻地反映了离别时的复杂心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本诗以离别为主题,表现了对友情的珍惜与时光流逝的感慨,深刻地揭示了人们在面对分别时的复杂情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斜月”象征什么?
A. 友情
B. 孤独与思念
C. 自然的美丽
答案: B
“铜盘烛泪已流尽”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离别的悲伤
C. 愤怒
答案: B
诗中提到的“花骢”指的是?
A. 一种花
B. 一匹马
C. 一种植物
答案: 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周邦彦与李清照的词作都表现了对离别的哀伤,但周邦彦更注重细腻的意象描绘,而李清照则更倾向于表达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