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1:49: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1:49:24
原文展示:
早发坡泉薄暮至太行山下
地分三晋此山川,
形胜迢遥在马前。
乱石斜通青草路,
太行横断夕阳天。
漫垂云气孤村雨,
时聒乡心几树蝉。
不及阮宣随处醉,
兴来即解杖头钱。
白话文翻译:
这片土地分属于三晋地区,山川的形态和景色在马前显得遥远而迷人。乱石铺成了通往青草的小路,太行山横亘在夕阳下的天空中。漫天云气中,孤村下细雨纷飞,时不时传来几声蝉鸣,扰动了我的乡愁。比起阮宣那样随处酩酊大醉,我更愿意在兴致来时,随意放下手中的杖头钱。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谢榛(约1580-1640),明代诗人,字弈、号涵芬,江西人。他的诗风清新洒脱,擅长描绘山水及田园景色,常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谢榛的旅行途中,描绘了他在晚霞映照下,途经太行山时的所见所感,反映了他对家乡的思念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的意境清新,展现了诗人在旅行中的所见所感以及内心的情感波动。开头两句直入主题,描绘了壮丽的山川和悠远的自然景观,展现了诗人对三晋地区的深厚感情。接下来,诗人通过“乱石斜通青草路”的描绘,表现出山路的崎岖与自然的质朴,展现出诗人对探寻自然之美的渴望。
“太行横断夕阳天”一句,运用了视觉对比,夕阳的美丽与太行山的巍峨形成鲜明对比,使得景色更具层次感。接下来的“漫垂云气孤村雨”,则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氛围,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雨景的细腻观察,这种细腻与前面的壮阔形成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最后两句,诗人以阮宣醉酒的生活态度作结,表达了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与之前的乡愁形成鲜明对比,显示出他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现实生活的思考,反映了他豁达的心态。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观的同时,也融合了诗人的情感体验,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比喻(如“形胜”)、对仗(如“太行横断夕阳天”)、意象(如“蝉鸣”、“孤村雨”)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艺术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太行山的壮丽与乡村的细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故乡的思念,展现了诗人豁达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三晋”是指哪个地区?
A. 山西
B. 安徽
C. 河南
D. 陕西
“太行横断夕阳天”中的“横断”主要指什么?
A. 山的高大
B. 山的宽广
C. 山的险峻
D. 山的颜色
“几树蝉”表达的是诗人对什么的情感?
A. 思念故乡
B. 对自然的喜爱
C. 对朋友的怀念
D. 对酒的追求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谢榛的《早发坡泉薄暮至太行山下》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描绘了山水景色,但前者更注重于旅途中的感受与乡愁,而后者则侧重于宁静的田园生活。两者都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