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早发坡泉薄暮至太行山下》

时间: 2025-05-07 21:49:24

诗句

地分三晋此山川,形胜迢遥在马前。

乱石斜通青草路,太行横断夕阳天。

漫垂云气孤村雨,时聒乡心几树蝉。

不及阮宣随处醉,兴来即解杖头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1:49:24

原文展示:

早发坡泉薄暮至太行山下
地分三晋此山川,
形胜迢遥在马前。
乱石斜通青草路,
太行横断夕阳天。
漫垂云气孤村雨,
时聒乡心几树蝉。
不及阮宣随处醉,
兴来即解杖头钱。


白话文翻译:

这片土地分属于三晋地区,山川的形态和景色在马前显得遥远而迷人。乱石铺成了通往青草的小路,太行山横亘在夕阳下的天空中。漫天云气中,孤村下细雨纷飞,时不时传来几声蝉鸣,扰动了我的乡愁。比起阮宣那样随处酩酊大醉,我更愿意在兴致来时,随意放下手中的杖头钱。


注释:

  • 三晋:指的是山西省的古称,分为晋东、晋中、晋西三个地区。
  • 形胜:形态与胜景,形容山川的秀丽。
  • 迢遥:形容遥远。
  • 乱石:指山中杂乱的石头。
  • 太行:太行山脉,位于中国北方,是一条重要的山脉。
  • 漫垂:随意地垂落。
  • 乡心:乡愁,思念故乡之情。
  • 阮宣:阮籍与阮咸,古人以酒自娱,常醉于山水之间。
  • 杖头钱:指旅途中的零用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谢榛(约1580-1640),明代诗人,字弈、号涵芬,江西人。他的诗风清新洒脱,擅长描绘山水及田园景色,常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谢榛的旅行途中,描绘了他在晚霞映照下,途经太行山时的所见所感,反映了他对家乡的思念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的意境清新,展现了诗人在旅行中的所见所感以及内心的情感波动。开头两句直入主题,描绘了壮丽的山川和悠远的自然景观,展现了诗人对三晋地区的深厚感情。接下来,诗人通过“乱石斜通青草路”的描绘,表现出山路的崎岖与自然的质朴,展现出诗人对探寻自然之美的渴望。

“太行横断夕阳天”一句,运用了视觉对比,夕阳的美丽与太行山的巍峨形成鲜明对比,使得景色更具层次感。接下来的“漫垂云气孤村雨”,则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氛围,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雨景的细腻观察,这种细腻与前面的壮阔形成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最后两句,诗人以阮宣醉酒的生活态度作结,表达了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与之前的乡愁形成鲜明对比,显示出他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现实生活的思考,反映了他豁达的心态。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观的同时,也融合了诗人的情感体验,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地分三晋此山川:描绘了这片土地的辽阔与多样,强调了自然的壮丽。
  2. 形胜迢遥在马前:形态美丽而遥远,表现出诗人对眼前景色的欣赏。
  3. 乱石斜通青草路:山中杂石成了通向青草的路,反映了自然的质朴与真实。
  4. 太行横断夕阳天:太行山在夕阳下显得巍峨,增强了诗的视觉冲击力。
  5. 漫垂云气孤村雨:云雾缭绕,孤村细雨,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6. 时聒乡心几树蝉:蝉鸣打破了宁静,暗示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7. 不及阮宣随处醉:与阮宣的洒脱相比,诗人更渴望自由和快乐。
  8. 兴来即解杖头钱:表达了诗人对随意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比喻(如“形胜”)、对仗(如“太行横断夕阳天”)、意象(如“蝉鸣”、“孤村雨”)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艺术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太行山的壮丽与乡村的细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故乡的思念,展现了诗人豁达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三晋:象征着大自然的广袤与人文历史的积淀。
  • 太行山:代表了自然的伟岸与不屈,象征着人生的旅途。
  • 夕阳:象征着生命的黄昏,同时也暗示着希望和美好。
  • 蝉鸣:传达乡愁与时间流逝的感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三晋”是指哪个地区? A. 山西
    B. 安徽
    C. 河南
    D. 陕西

  2. “太行横断夕阳天”中的“横断”主要指什么? A. 山的高大
    B. 山的宽广
    C. 山的险峻
    D. 山的颜色

  3. “几树蝉”表达的是诗人对什么的情感? A. 思念故乡
    B. 对自然的喜爱
    C. 对朋友的怀念
    D. 对酒的追求

答案:

  1. A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描绘壮丽山河,表达胸怀壮志。
  • 王维《山居秋暝》:展现山水的宁静与诗人的心境。

诗词对比:
谢榛的《早发坡泉薄暮至太行山下》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描绘了山水景色,但前者更注重于旅途中的感受与乡愁,而后者则侧重于宁静的田园生活。两者都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
  • 《谢榛传》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江上寄隐者 台中题壁 同洛阳诸公饯卢起居 送兄归洛使谒严司空 酬太常从兄留别(一作送太常十二兄罢册南诏却赴上都) 八月十五酬从兄常望月有怀 送柳郎中(一作柳侍御,一作李侍郎)裴起居 送徐员外还京(一作使还上都) 西亭早秋送徐员外 兵行褒斜谷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叙的词语有哪些 咀啜 弋字旁的字 用字旁的字 流言飞文 齿敝舌存 鱼露 包含绠的词语有哪些 鹵字旁的字 马字旁的字 龃龉不合 虚无恬淡 梁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方字旁的字 堕楼 干卿何事 手大 甘为戎首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