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2:39: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2:39:52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雾气笼罩了楼台,月光在渡口迷失方向。桃源的景象遥望已无寻觅之处。令人堪伤的是,孤独的旅馆在春寒中关闭,杜鹃的哀鸣伴随着斜阳的暮色。驿站寄送梅花,鱼儿传递着书信。这恨意堆积成山,无法重数。郴江幸好自绕着郴山流淌,究竟是为了谁流下潇湘的泪水呢?
秦观,字少朋,号淮海,宋代著名词人。他的词风清新婉约,情感细腻,常以小景抒发大情,代表作有《鹊桥仙》《踏莎行》等。
此词作于秦观游历郴州期间,正值春寒之时,孤独的旅舍中勾起了他对故人的思念,以及对美好桃源的向往。
《踏莎行·郴州旅舍》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展现了作者在旅途中对环境的细腻观察与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开篇的“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描绘了一幅朦胧而迷离的景象,既是对自然景观的描写,也暗示了作者内心的迷惘与孤独。接下来“桃源望断无寻处”更是将这种失落感加深,桃源不仅是人们理想的归宿,更象征着一种无法达到的理想与渴望。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一句,孤馆的寒意与杜鹃的哀鸣交织,暗示着作者的孤独与忧伤。特别是“杜鹃声”常与离别联系在一起,增强了情感的沉重。此时,斜阳将夜幕降临,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氛围。
后半部分通过“驿寄梅花,鱼传尺素”,表达了思念之情,梅花在古诗中常象征高洁的情操,而尺素则是书信的代称,表达了对远方人的思念。最后一句“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则是对流水的感慨,流淌的江水似乎在诉说着作者心中的无尽愁思,也让人思考流淌的情感究竟是寄托于何人。
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完美地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色融为一体,体现了秦观词作的独特魅力。
整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人深切的思念与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情感细腻,意境深远,既有对美好理想的向往,也有对现实孤独与失落的无奈。
诗中“桃源”象征什么?
A. 理想的生活
B. 现实的困境
C. 旅途的风景
答案:A
“驿寄梅花”中的“梅花”象征什么?
A. 友情
B. 爱情
C. 高洁的情操
答案:C
诗中提到“杜鹃声”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乐
B. 思念与离别
C. 自然的美
答案:B
雾迷蒙,楼台依稀难辨,月色朦胧,渡口也隐匿不见。望尽天涯,理想中的桃花源,无处觅寻。怎能忍受得了独居在孤寂的客馆,春寒料峭,斜阳西下,杜鹃声声哀鸣! 远方的友人的音信,寄来了温暖的关心和嘱咐,却平添了我深深的别恨离愁。郴江啊,你就绕着你的郴山流得了,为什么偏偏要流到潇湘去呢?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郴州:今属湖南。雾失楼台:暮霭沉沉,楼台消失在浓雾中。月迷津渡:月色朦胧,渡口迷失不见。桃源望断无寻处:拼命寻找也看不见理想的桃花源。桃源:语出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指生活安乐、合乎理想的地方。无寻处:找不到。可堪:怎堪,哪堪,受不住。杜鹃:鸟名,相传其鸣叫声像人言“不如归去”,容易勾起人的思乡之情。 驿(yì)寄梅花,鱼传尺素。砌(qì)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chēn)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驿寄梅花:这里作者是将自己比作范晔,表示收到了来自远方的问候。鱼传尺素:这里表示接到朋友问候的意思。砌:堆积。无重数:数不尽。幸自:本自,本来是。为谁流下潇湘去:为什么要流到潇湘去呢?意思是连郴江都耐不住寂寞何况人呢?为谁:为什么。潇湘,潇水和湘水,是湖南境内的两条河流,合流后称湘江,又称潇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