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28: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28:27
奉寄胡教授 岳珂 〔宋代〕
山中秋风寒刮席,忽忆无毡泮宫客。 夜长萤火一灯孤,四壁蛩声更幽寂。 文人自古常独清,强挽诗人同此盟。 饭颗山头报卓午,绛纱帐下听三更。 吾侪赋分本无二,老子新来添倦意。 入山四旬未拟回,醉后行歌复醉。 平生岩穴不作难,更原他人同此欢。 广文爱山侬待耳,虽有幽寂无侬閒。 君不见晨招在馆笑在列,楹杙昌苓竞工拙。 倦翁此事都不知,从今对酒看山嬉。
山中的秋风寒冷,刮过席子,忽然想起那些没有毛毡的学宫里的学者。 长夜漫漫,萤火虫的光像一盏孤独的灯,四周的蟋蟀声更显幽静。 文人自古以来常常独自清高,勉强拉拢诗人加入这个联盟。 在饭颗山头报告正午时分,在绛纱帐下听着三更的钟声。 我们这些人天生的命运本无差别,老子最近增添了倦意。 进入山中已经四十天,还未打算回去,醉酒后边走边唱,再次醉倒。 平生对于隐居山穴并不觉得困难,更希望他人也能共享这份欢乐。 广文喜欢山,我也在等待,虽然有幽静,但没有我的闲适。 你不见早晨在学馆里招人时笑声连连,柱子和椽子上的茯苓竞相展示工巧与拙劣。 我这个疲倦的老头对此一无所知,从今以后只对酒和山景嬉戏。
作者介绍: 岳珂(1183-1243),字肃之,号倦翁,南宋文学家、史学家。他是岳飞的孙子,继承了家族的文学和历史传统,著有《岳珂集》。他的诗风格清新,多写山水田园,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岳珂在山中隐居时写给胡教授的,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学者的思念。诗中通过对山中秋景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孤独而清高的生活状态,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共同隐逸生活的期待。
这首诗以山中秋景为背景,通过对孤独和清高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夜长萤火一灯孤,四壁蛩声更幽寂”一句,以萤火虫的光和蟋蟀的叫声,形象地描绘了山中的幽静和孤独。后文通过对学者的思念和对共同隐逸生活的期待,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情感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热爱。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思念。通过对山中秋景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孤独而清高的生活状态,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的情感和对共同隐逸生活的期待。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夜长萤火一灯孤”中的“萤火”象征什么? A. 孤独 B. 光明 C. 温暖 D. 希望
诗中“四壁蛩声更幽寂”中的“蛩声”象征什么? A. 热闹 B. 幽静 C. 孤独 D. 欢乐
诗中“文人自古常独清”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A. 自傲 B. 自卑 C. 自怜 D. 自嘲
诗中“强挽诗人同此盟”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什么期待? A. 合作 B. 竞争 C. 思念 D. 期待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