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51: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51:48
送孔巢父赴河南军(一作刘长卿诗)
江城相送阻烟波,
况复新秋一雁过。
闻道全师征北虏,
更言诸将会南河。
边心杳杳乡人绝,
塞草青青战马多。
共许陈琳工奏记,
知君名宦未蹉跎。
在江城送你离去,烟波迷蒙路途阻隔;
更何况这新秋时节,一只大雁孤零零飞过。
听说全军正在征讨北方的敌人,
更有消息说诸位将领将在南河会合。
边疆的思念渐渐深远,乡音已然绝迹,
塞外的草色青翠,战马的数量却众多。
我们共同期望陈琳的奏记,
知道你在朝中名声显赫,前途未必会受阻碍。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皇甫冉,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风清新自然,语言简练,常以抒发个人情感和描绘自然景物著称。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唐代,正值边疆动荡之时,诗人以送别友人之际,表达了对国家安危和个人前途的深思。
《送孔巢父赴河南军》是皇甫冉在送别友人时所作,诗中通过描绘送别场景和战争背景,表现了对友人的祝福以及对国家形势的忧虑。首句“江城相送阻烟波”以江河为背景,描绘出送别的情景,烟波弥漫,象征着离别的愁绪。接着“况复新秋一雁过”,将自然景象与人的情感结合起来,增添了离别的惆怅。
中间几句提到战争及征讨北虏,显示出国家的危机,诗人关切的情感贯穿其间,既有对友人前途的期盼,也有对国家安危的忧虑。最后两句则是对友人的鼓励,虽身处战乱,但仍然希望他在朝中有一番作为。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平与战争、离别与重聚,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友情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情感真挚且深邃,是唐诗中送别诗的佳作之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切与祝福,同时也反映了对国家安危的深思,情感真挚,表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待。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北虏”指的是哪个地区的敌人? A. 西方 B. 北方 C. 南方
“江城相送阻烟波”中,诗人通过什么自然景象表达离愁? A. 风 B. 雨 C. 烟波
“共许陈琳工奏记”中提到的陈琳是哪个时期的著名文学家? A. 汉代 B. 唐代 C. 宋代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解读: 两者都是送别诗,但在情感表达和意境营造上有所不同,展示了不同风格的诗人对同一主题的不同理解。
推荐书目: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更全面地理解《送孔巢父赴河南军》这首诗的艺术魅力与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