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56: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56:18
临平道赠同舟人
作者: 皇甫冉 〔唐代〕
远山谁辨江南北,
长路空随树浅深。
流荡飘飖此何极,
唯应行客共知心。
这首诗表达了在旅途中,面对远山和长路的迷茫,人与人之间的相知与默契。诗人在旅途中无法分辨江南和江北的远山,漫长的道路上树木的高低也显得模糊不清,心中只能流荡不定,似乎无尽。唯有同行的旅客,彼此之间的心意才能相通,感同身受。
此诗未涉及具体的历史典故,但通过对江南和江北的提及,可以联想到唐代时期的地理背景及其对文化的影响。江南以其秀美的自然环境和发达的经济而闻名,而北方则相对干燥和粗犷。诗中对二者的模糊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迷茫。
皇甫冉,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抒情见长。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生活中的点滴为题材,表达对人情世故的感悟。
这首诗创作于旅途中,诗人在舟中行驶,面对广袤的自然景观,产生了对人生旅途的思考。长路和远山象征着人生的艰难和不确定,而同行者则引发了对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深刻理解。
这首《临平道赠同舟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深刻表达了旅途的无尽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诗的开头“远山谁辨江南北”,以提问的方式引入,表明诗人对周围环境的迷惑,正如人生路上的种种不确定。而“长路空随树浅深”,则通过形象的描绘,表现出旅途的漫长与孤独,树木的高低变化象征着生活中的波折与起伏。
“流荡飘飖此何极”一句,情感愈发浓烈,强调了旅途中的无奈与迷惘,在广袤的自然面前,个体显得渺小而无助。然而,最后一句“唯应行客共知心”则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温暖,尽管面临未知的旅程,但同行者的心意相通让旅途不再孤单。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细腻描绘,反映了人生的旅途与情感的交织,使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感受到深深的共鸣与思考。
整首诗围绕着旅途的迷惘与同行者之间的情感展开,强调了在面对未知时,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支持是多么重要。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和对人际关系的珍视。
诗中提到的“远山”主要象征什么?
诗句“唯应行客共知心”中,“知心”指的是什么?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主要是在什么情况下?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同样表达了离别与旅途的主题。两首诗都体现了人在旅途中对未知的思考和对友谊的珍视,但王勃的作品更强调离别的情感,而皇甫冉则聚焦于旅途中对心灵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