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05:32: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5:32:52
寄题安福李令爱竹堂
作者:黄庭坚 〔宋代〕
渊明喜种菊,子猷喜种竹。
托物虽自殊,心期俱不俗。
千载得李侯,异世等风流。
为官恐是陶彭泽,爱竹最知王子猷。
寒窗对酒听雨雪,夏簟烹茶卧风月。
小僧知令不凡材,自扫竹根培老节。
富贵于我如浮云,安可一日无此君。
人言爱竹有何好,此中难为俗人道。
我于此物更不疏,一官窘束何由到。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竹子的独特情感,强调了竹子所代表的高洁品格。渊明(陶渊明)喜欢种菊,而子猷(王子猷)则喜爱种竹,虽然他们所托之物不同,但心中追求的理想和品格都是不俗的。李侯(李令爱)在千年之后仍能与陶渊明和王子猷相提并论,展现出他卓越的风流。若为官场之人,恐怕也应如陶渊明那样高洁,王子猷对竹的热爱更是对其性情的真实展现。寒窗下独自饮酒,聆听雨雪的声音;夏日时在凉席上煮茶,悠闲自得。小僧知道你并非凡人,自己默默地清扫竹根,培育那高洁的节操。对我而言,富贵如同浮云,怎能一日没有你所代表的精神?人们说爱竹有什么好处,这其中的道理难以为世俗之人所理解。我与竹的关系更为密切,在官场的窘迫中又如何能得到?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其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具有浓厚的个性特征。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黄庭坚在安福时,表达了他对竹子的热爱和对高尚品格的追求。诗人通过竹子寄托对友人的情感,也反映了他对世俗官场的厌倦和对清净生活的向往。
黄庭坚的《寄题安福李令爱竹堂》是一首充满自然情趣和人文思想的诗作。通过对竹子和菊花的对比,诗人表达了对竹子的热爱,认为竹子象征着高洁的品格和志趣。诗中提到的渊明和子猷,分别代表了隐逸和高洁的理想,显示了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之间的和谐关系。诗人在描绘竹子的过程中,不仅展示了竹的坚韧和清雅,还借此抒发了自己对朋友的深厚情谊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表达了对官场的无奈与冷漠,他认为富贵如浮云,真正重要的是内心的追求和精神的寄托。通过对竹子的钟爱,诗人将个人理想与竹的高洁相结合,表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这种态度不仅反映出诗人的个性,也为后人提供了一种精神寄托和生活的哲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全诗运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通过对比渊明与子猷的爱好,突出竹子所象征的品格。使用寒窗、夏簟等意象,描绘出闲适的生活场景,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高洁品格的追求和对友情的珍视。通过对竹子的热爱,诗人表达了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反映出对世俗喧嚣的厌倦,强调内心的宁静和精神的寄托。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结合在一起,构建了诗人对理想生活和高尚品格的追求。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渊明”是指哪位诗人?
诗中提到的“子猷”是指?
诗人对竹子的态度是?
“富贵于我如浮云”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看法?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