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渔父诗四首》

时间: 2025-04-26 18:37:52

诗句

早悟君王物色求,子陵应已弃羊裘。

绝知至德终难掩,女子亦称韩伯休。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37:52

原文展示:

渔父诗四首 赵蕃 〔宋代〕

早悟君王物色求,子陵应已弃羊裘。 绝知至德终难掩,女子亦称韩伯休。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早先就明白君王在寻找人才,子陵应该已经放弃了隐居的生活。深知高尚的品德终究难以被掩盖,即使是女子也能被称为韩伯休。

注释: 字词注释:

  • 早悟:早先就明白。
  • 物色:寻找。
  • 子陵:指东汉隐士严光,字子陵。
  • 羊裘:隐士的象征,指隐居生活。
  • 绝知:深知。
  • 至德:高尚的品德。
  • 掩:掩盖。
  • 女子:女性。
  • 韩伯休:东汉时期的隐士,以品德高尚著称。

典故解析:

  • 子陵弃羊裘:严光(子陵)是东汉时期的著名隐士,曾拒绝汉光武帝的征召,继续隐居。这里用“弃羊裘”象征他放弃了隐居的生活,可能接受了君王的征召。
  • 韩伯休:东汉时期的隐士,以品德高尚著称,这里用来比喻即使是女性,只要有高尚的品德,也能得到人们的尊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歌多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对高尚品德的推崇。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作者对当时社会风气有所感慨,对隐士生活和高尚品德的向往中创作的。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严光(子陵)和韩伯休两位历史人物的提及,表达了作者对隐士生活和高尚品德的向往。诗中“早悟君王物色求”一句,表明作者对君王寻求人才的早有预见,而“子陵应已弃羊裘”则暗示了隐士最终可能会接受君王的征召。后两句“绝知至德终难掩,女子亦称韩伯休”则强调了高尚品德的不可掩盖性,即使是女性,只要有高尚的品德,也能得到人们的尊重。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对高尚品德的推崇和对隐士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早悟君王物色求”:作者早先就明白君王在寻找人才。
  2. “子陵应已弃羊裘”:子陵(严光)应该已经放弃了隐居的生活。
  3. “绝知至德终难掩”:深知高尚的品德终究难以被掩盖。
  4. “女子亦称韩伯休”:即使是女性,只要有高尚的品德,也能被称为韩伯休。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弃羊裘”比喻隐士放弃隐居生活。
  • 对仗:“早悟”与“绝知”,“君王物色求”与“至德终难掩”形成对仗。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高尚品德的推崇和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强调了品德的重要性,无论性别,只要有高尚的品德,都能得到人们的尊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羊裘:隐士的象征,代表隐居生活。
  • 至德:高尚的品德,代表人的内在品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子陵”是指哪位历史人物? A. 严光 B. 韩伯休 C. 汉光武帝 D. 赵蕃

  2. “女子亦称韩伯休”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意思? A. 女性也能成为隐士 B. 女性也能有高尚的品德 C. 女性也能成为君王 D. 女性也能放弃隐居生活

  3.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对隐士生活的批评 B. 对君王的赞美 C. 对高尚品德的推崇 D. 对女性地位的提升

答案: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渔父》(张志和):这首诗也表达了隐士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 《归园田居》(陶渊明):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的厌倦。

诗词对比:

  • 《渔父》(张志和)与《渔父诗四首》(赵蕃):两首诗都表达了隐士生活的向往,但张志和的诗更多地描绘了自然风光,而赵蕃的诗则更多地强调了高尚品德的重要性。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钱钟书):这本书对宋代诗歌进行了精选和注释,有助于深入理解赵蕃的诗歌。
  • 《隐士与中国文化》(陈鼓应):这本书探讨了隐士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有助于理解诗中对隐士生活的向往。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南柯子/南歌子 春思 江神子慢 惜黄花慢 探春 南柯子(春景) 阅滇系杂录永明旧事 答严缁生孝廉即送之黔 其二 答严缁生孝廉即送之黔 其一 岁歉感怀 其四 岁歉感怀 其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陆钞 不蔽风雨 土训 姓甚名谁 包含昭的词语有哪些 怨府祸梯 赃私狼藉 娱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出结尾的成语 马家浜文化 奸渠必剪 爪字旁的字 包字头的字 己字旁的字 大字旁的字 过访 袭凡蹈故 角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