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15: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15:28
仆本儒家子,待诏金马门。
尘忝亲近地,孤负圣明恩。
一旦奉优诏,万里牧远人。
可怜岛夷帅,自称为使君。
身骑牂牁马,口食涂江鳞。
暗澹绯衫故,斓斑白发新。
是时岁二月,玉历布春分。
颁条示皇泽,命宴及良辰。
冉冉趋府吏,蚩蚩聚州民。
有如蛰虫鸟,亦应天地春。
薰草席铺坐,藤枝酒注樽。
中庭无平地,高下随所陈。
蛮鼓声坎坎,巴女舞蹲蹲。
使君居上头,掩口语众宾。
勿笑风俗陋,勿欺官府贫。
蜂巢与蚁穴,随分有君臣。
我本是儒家子弟,待在金马门前待命。
身处尘世的我,承蒙亲近的地位,辜负了圣明的恩宠。
一旦接到优待的诏令,远赴万里去牧养边疆的人。
可怜那些岛夷的首领,自称为使君。
他们骑着牂牁马,嘴里吃着涂江的鱼。
身穿暗淡的绯色衣裳,头发斑白却又显得新鲜。
那时正值二月,春分的日子已经来临。
颁布的条令显示着皇恩,命令举行宴会庆祝良辰美景。
府里的官吏缓缓而来,州里的百姓纷纷聚集。
就像冬眠的虫鸟,大家都应和着春天的气息。
铺设薰草席子坐下,藤枝酒倒入酒樽。
中庭没有平地,高低错落随意陈列。
蛮族鼓声阵阵,巴蜀的女子舞蹲蹲。
使君坐在高处,遮住嘴巴对众宾客说话。
不要嘲笑风俗的陋习,也不要轻视官府的贫困。
蜂巢与蚁穴,随分有君臣之别。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生于河南,晚年定居于杭州。他的诗歌语言通俗易懂,内容广泛,涉及政治、社会、人生等多个方面。他强调诗歌应为社会服务,关注民生疾苦,深受百姓喜爱。
《郡中春宴,因赠诸客》作于白居易担任地方官职期间,诗中描绘了春季宴会的热闹场景,展现了地方民俗和官民关系。通过宴会,白居易表达了对地方风俗的包容与理解,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当时官场风气的思考与感慨。
这首诗通过描绘在春天举行的宴会,展现了地方的民俗风情和官员与百姓的互动。开篇,诗人自称是儒家子弟,表达了对个人地位与责任的思考,显现出一种对现实的无奈。随着诗歌的推进,宴会的场景逐渐展开,薰草席、藤枝酒与舞蹈的人们共同构成了一幅春意盎然的画面,显示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诗中“勿笑风俗陋,勿欺官府贫”的句子尤为引人注目,反映了诗人对地方风俗与官民关系的深刻思考。这不仅是对宴会风俗的包容,更是对当时社会现象的真实写照。白居易在诗中以一种平和而关切的态度,关注着社会的每一个细节,展现出他对人间百态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律,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传达,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春宴的温暖与生机,同时也引发对社会风俗和官民关系的深思。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宴会场景,探讨了官民之间的关系与地方风俗,同时反映出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思。诗人以一种包容和关怀的态度,呼吁对风俗和社会现象的理解与尊重。
这些意象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动的春宴图景,反映出诗人对社会的观察与思考。
诗中提到的“金马门”是指什么?
A. 一座山
B. 一个官门
C. 一个城市
诗人表达了对地方风俗的态度是:
A. 嘲笑
B. 包容与理解
C. 无所谓
“身骑牂牁马,口食涂江鳞”描绘的是:
A. 官员的奢侈生活
B. 地方特色与民俗
C. 诗人的个人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