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1:35:11
峨眉县西四十里,峭壁悬崖削寒翠。
崎岖栈道动摇摇,矮石支撑同贔屭。
忽窥万仞黑无底,下有龙渊七十二。
攀扪步步足难移。
大盘小盘八十四。
行行更入娑罗平,侧立长嗟心胆碎。
洗脚溪头登土峰,板屋数间光相寺。
寺中萧然无个僧,普贤小殿生阴气。
天仙桥上光明岩,银色光中世界异。
须臾风雨洗天来,兜罗绵云塞天地。
虚空现出大圆光,五色晕中瞻大士。
日暮云收山寂然,乙夜灯分百千计。
别有草庵三四僧,花木满轩颓清致。
有时云起自雷岩,两道金光出岩际。
有时云散光独明,犹见光中回象辔。
僧云又有清现光,白日无云光更丽。
奇光异草吹香风,怪兽珍禽左右至。
善财童子何许来,五十三参见真谛。
神通变化无了时,如幻如梦复如戏。
胡为狡狯弄精魂,机事机心极无谓。
儒生持此问山僧,僧曰如是观如是。
若言有相更有光,灵化千千诚小技。
何如无光复无相,湛寂名为第一义。
菩萨空中数点头,收敛圆光无一事。
事山万点白差差,初日照之光毳毳。
遥瞻天竺立绵延,我欲游观足如系。
平生兹游真冠绝,走笔成诗图快意。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1:35:11
光相寺
作者: 汪元量 〔宋代〕
峨眉县西四十里,峭壁悬崖削寒翠。
崎岖栈道动摇摇,矮石支撑同贔屭。
忽窥万仞黑无底,下有龙渊七十二。
攀扪步步足难移,大盘小盘八十四。
行行更入娑罗平,侧立长嗟心胆碎。
洗脚溪头登土峰,板屋数间光相寺。
寺中萧然无个僧,普贤小殿生阴气。
天仙桥上光明岩,银色光中世界异。
须臾风雨洗天来,兜罗绵云塞天地。
虚空现出大圆光,五色晕中瞻大士。
日暮云收山寂然,乙夜灯分百千计。
别有草庵三四僧,花木满轩颓清致。
有时云起自雷岩,两道金光出岩际。
有时云散光独明,犹见光中回象辔。
僧云又有清现光,白日无云光更丽。
奇光异草吹香风,怪兽珍禽左右至。
善财童子何许来,五十三参见真谛。
神通变化无了时,如幻如梦复如戏。
胡为狡狯弄精魂,机事机心极无谓。
儒生持此问山僧,僧曰如是观如是。
若言有相更有光,灵化千千诚小技。
何如无光复无相,湛寂名为第一义。
菩萨空中数点头,收敛圆光无一事。
事山万点白差差,初日照之光毳毳。
遥瞻天竺立绵延,我欲游观足如系。
平生兹游真冠绝,走笔成诗图快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峨眉山光相寺的游历和感受。诗的开头讲述了光相寺的地理位置以及险峻的山路,接着描述了寺内景象和环境的清幽。寺内没有僧人,但普贤菩萨的小殿散发出阴凉的气息。接着描绘了天仙桥和光明岩的奇异景色,云层变化时,天地之间的光影变化也引人入胜。诗中提到的善财童子和五十三参则象征着修行者追寻真理的旅程。最后,作者表达了对无相无光的追求,认为这种境界才是最真实的,最后表达了自己游历的愉悦与满足。
汪元量,宋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以自然景色和个人感受为题材,语言清新,意境深远。
《光相寺》创作于作者游历峨眉山时,受到了自然景色和宗教文化的影响,表达了他对佛教哲理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光相寺》是一首充满哲理的山水诗,作者通过对峨眉山光相寺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对自然与宗教的深刻思考。开篇的险峻山路与悬崖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与险恶,而接下来的寺庙景象则给人一种宁静与清幽的感受。诗中提到的普贤菩萨和善财童子,象征着智慧与真理,反映了作者对佛教哲学的认同与向往。
诗的结构层次分明,从外部环境到寺内景象,再到内心感受,层层递进,情感也随之深化。特别是对光与影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变幻与生命的哲理,给人以深思。最后的“何如无光复无相,湛寂名为第一义”更是将哲理推向高潮,强调了超越形式与表象的重要性。这不仅是对光相寺的赞美,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认识,令人回味无穷。
整首诗歌探讨了自然与宗教的关系,强调了超越表象、追求内在的精神境界,体现了作者对生命和真理的哲学思考。
《光相寺》的作者是?
诗中提到的“善财童子”象征什么?
“何如无光复无相”表达了什么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