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5:27: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5:27:26
次韵徐衡仲饷淮白鱼
作者:张镃
漫浪功名付直钩,
谁能鏖战学焚舟。
随人不但羹鱼美,
解道江谣言换虫似鹿头。
全诗翻译:
我将功名抛在脑后,像是把直钩扔进波涛中,
谁能忍受这场争斗,像学者焚舟自救。
与人分享的不仅是美味的鱼,
听说江边的传说就像虫子换成了鹿头。
作者介绍:
张镃(生卒年不详),字子韶,号止庵,宋代诗人,擅长于山水诗和咏物诗,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他的作品常常展现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张镃游历江南之际,受到淮河白鱼的启发。诗中通过与朋友的吟唱,表达了对功名与人生态度的思考,以及对美食的享受与对江湖传说的感慨。
在《次韵徐衡仲饷淮白鱼》中,张镃通过对钓鱼的隐喻,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淡泊与对人生的看淡。首句“漫浪功名付直钩”,将功名比作浪花,随其浮沉,隐含了对世俗追求的无奈与释然。接着“谁能鏖战学焚舟”,则转向对竞争和求知的反思,提出在追逐知识与真理时,是否也要付出极大的代价和勇气。
诗中“随人不但羹鱼美”一句,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分享与交流,暗示了美食不仅仅是物质享受,更是人际关系的纽带。而最后一句“解道江谣言换虫似鹿头”,则是对江湖传说的戏谑与批判,暗示人们对于流言蜚语的盲目相信,如同虫子与鹿头之间的荒唐关系,揭示了现实的虚幻与荒诞。
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深刻地探讨了人生哲学,展现了张镃对生活的独特见解与对自然的热爱,给人以深思与启发。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功名与人生的思考,传达了对物质享受与精神追求的辩证关系,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交流与对待流言的理性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
诗中的“直钩”象征什么?
A. 复杂的人生
B. 简单直接的追求
C. 争夺名利
填空题:
诗中提到的“羹鱼美”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__。
判断题:
“江谣言换虫似鹿头”这一句表达了对流言的盲目相信。是( )否( )。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以上内容为《次韵徐衡仲饷淮白鱼》的详细解析与学习资料,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与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