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15: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15:48
重游飞泉观题故梁道士宿龙池
作者: 许浑 〔唐代〕
西岩泉落水容宽,
灵物蜿蜒黑处蟠。
松叶正秋琴韵响,
菱花初晓镜光寒。
云开星月浮山殿,
雨过风雷绕石坛。
仙客不归龙亦去,
稻畦长满此池干。
在西岩的泉水倾泻而下,水面宽阔,
灵气缥缈的物体在黑暗中蜿蜒而行。
松叶在秋季婉转的琴声中轻轻响起,
菱花在清晨的镜面上显得寒冷。
云雾散开,星月浮现于山间殿宇,
雨过后,风雷环绕着石坛。
仙人不再归来,龙也随之离去,
稻田逐渐长满了干涸的池塘。
此诗中提到的“仙客”和“龙”都与道教文化密切相关。道教中,仙人代表着追求长生不老和超凡脱俗的理想,而龙则象征着权力和神秘的力量。诗中通过这些典故,表现出一种对自然与超自然的融合与思考。
许浑(约 790-860),字子渊,号寒泉,唐代诗人,生于山西,后迁至汴京。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此诗创作于作者重游飞泉观时,回忆往昔与道士修行的情景,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逝去时光的感慨。诗中流露出对仙境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思考。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景象和深邃的哲理相结合,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略带惆怅的山水画卷。诗的开篇通过描写西岩的泉水,展现了自然的宽广与灵秀,流淌的水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变化。随着诗句的推进,松叶与琴韵的结合,暗示了秋天的到来,常常让人产生思考与感慨。菱花的描绘增添了清晨的寒意,反映了自然的清幽与孤寂。后半部分则通过云开星月、雨过风雷的描写,表现了自然界的变化与力量,给人以震撼。
最后,诗人提到“仙客不归龙亦去”,让人感受到一种失落与空虚,似乎在提醒人们,世间的美好与宁静总是短暂而易逝。结尾的“稻畦长满此池干”则象征着现实生活的困扰与无奈,使整首诗在缅怀与失落中流露出一种深刻的哲理思考。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自然的永恒。诗人在美景中感受到的惆怅,反映了对往昔时光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思考,蕴含了深刻的哲理与情感。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歌的情感基调,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诗中提到的“灵物”指的是什么?
“云开星月浮山殿”描绘的是哪个时间段的情景?
诗的最后一句中,稻田长满了什么?
许浑的《重游飞泉观题故梁道士宿龙池》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均以山水自然为主题,但许浑的作品更强调对逝去时光的感慨,而王维的作品则更注重自然与内心的和谐。两者在意境上各有千秋,体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情感表达。
这些资料可以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唐代诗人的创作背景及其作品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