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谢田氏》

时间: 2025-04-27 02:01:33

诗句

登门执别有不答,惭愧公家父子孙。

顾我何堪能至此,正缘同德又同门。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2:01:33

原文展示:

登门执别有不答,惭愧公家父子孙。
顾我何堪能至此,正缘同德又同门。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登门告别,却没有得到回应,心中感到惭愧,因为我们是公家的父子孙。回想我何德何能,竟能到此地,正是因为我们志同道合,门第相同。

注释:

  • 登门:上门,来访。
  • 执别:握手告别。
  • 不答:没有回应。
  • 惭愧:感到羞愧。
  • 公家:指的是公家或世家。
  • 父子孙:指家族的关系,代代相传。
  • 顾我何堪:回想我竟然能够。
  • 正缘:正是因为。
  • 同德:志同道合。
  • 同门:同一门第或家族。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公家父子孙”反映了古代士人对家族、门第的重视,强调血缘关系和家族背景的重要性。而“同德又同门”则体现了志同道合的情谊,常见于士人之间的交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师道(约1040-1100),字子厚,号澄怀,江苏人,宋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他以精致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细腻描写而闻名。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陈师道与友人分别之际,表达了他对友谊的珍视和对家庭背景的感慨,反映出士人之间的情谊和对家族的责任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厚的情感,揭示了士人之间的微妙关系。诗的开头“登门执别有不答”,表现出一种遗憾和惆怅,告别的场景充满了不舍。接下来的“惭愧公家父子孙”,则让人感受到面对家族背景时,诗人内心的自省与羞愧。诗的后两句“顾我何堪能至此,正缘同德又同门”则转向一种自我反思,表达了对与友人相知相交的感慨,同时也显示出一种对自身条件的谦逊。整首诗结构紧凑,情感真挚,既有对别离的感伤,也有对友谊的珍视,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的作品。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登门执别有不答”:诗人来到朋友家,准备告别,却没有得到回应,暗示一种冷淡的情感。
    • “惭愧公家父子孙”:诗人感到羞愧,因自己在公家背景下却未能得到应有的回应。
    • “顾我何堪能至此”:反思自己为何能有这样的际遇。
    • “正缘同德又同门”:因有共同的理想和背景才能相聚。
  •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对仗的修辞手法,如“登门执别”与“惭愧公家”,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友谊与家族背景的反思,表现了诗人对人际关系和自我价值的思考。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
    • :象征着交往与关系。
    • :代表着离别与情感的疏离。
    • :象征着道德与品德,反映个人的修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感到羞愧的原因是?

    • A. 家族背景
    • B. 朋友的冷淡
    • C. 自身的无能
    • D. 以上都是
  2. “同德又同门”中的“同德”指的是什么?

    • A. 家族
    • B. 理想
    • C. 事业
    • D. 学业

答案

  1. D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王勃
  • 《江雪》 - 柳宗元

诗词对比: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同样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以及对人事无常的感慨;而柳宗元的《江雪》则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孤独和思考,两首诗在情感表达上有相似之处,但风格各异,都是对人情世故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 《陈师道诗文集》

相关查询

屏居盩厔 早朝 东郊别业 晚投江泽浦即事呈柳兵曹泥 巴陵逢洛阳邻舍(一作书情逢故人) 过三郊驿却寄杨评事时此子郭令公欲有表荐 旅次汉故畤 雪后宿王纯池州草堂 春日洪州即事 秋夜会宿李永宅忆江南旧游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以博一粲 昌意 任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韭字旁的字 青云意 撑竿跳高 糸字旁的字 三点水的字 尽忠报国 包含寝的成语 指树为姓 才蔽识浅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憎忤 怯声怯气 双人旁的字 旧墟 肀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