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谢田氏》

时间: 2025-07-29 12:38:17

诗句

登门执别有不答,惭愧公家父子孙。

顾我何堪能至此,正缘同德又同门。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9 12:38:17

原文展示:

登门执别有不答,惭愧公家父子孙。
顾我何堪能至此,正缘同德又同门。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登门告别,却没有得到回应,心中感到惭愧,因为我们是公家的父子孙。回想我何德何能,竟能到此地,正是因为我们志同道合,门第相同。

注释:

  • 登门:上门,来访。
  • 执别:握手告别。
  • 不答:没有回应。
  • 惭愧:感到羞愧。
  • 公家:指的是公家或世家。
  • 父子孙:指家族的关系,代代相传。
  • 顾我何堪:回想我竟然能够。
  • 正缘:正是因为。
  • 同德:志同道合。
  • 同门:同一门第或家族。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公家父子孙”反映了古代士人对家族、门第的重视,强调血缘关系和家族背景的重要性。而“同德又同门”则体现了志同道合的情谊,常见于士人之间的交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师道(约1040-1100),字子厚,号澄怀,江苏人,宋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他以精致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细腻描写而闻名。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陈师道与友人分别之际,表达了他对友谊的珍视和对家庭背景的感慨,反映出士人之间的情谊和对家族的责任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厚的情感,揭示了士人之间的微妙关系。诗的开头“登门执别有不答”,表现出一种遗憾和惆怅,告别的场景充满了不舍。接下来的“惭愧公家父子孙”,则让人感受到面对家族背景时,诗人内心的自省与羞愧。诗的后两句“顾我何堪能至此,正缘同德又同门”则转向一种自我反思,表达了对与友人相知相交的感慨,同时也显示出一种对自身条件的谦逊。整首诗结构紧凑,情感真挚,既有对别离的感伤,也有对友谊的珍视,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的作品。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登门执别有不答”:诗人来到朋友家,准备告别,却没有得到回应,暗示一种冷淡的情感。
    • “惭愧公家父子孙”:诗人感到羞愧,因自己在公家背景下却未能得到应有的回应。
    • “顾我何堪能至此”:反思自己为何能有这样的际遇。
    • “正缘同德又同门”:因有共同的理想和背景才能相聚。
  •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对仗的修辞手法,如“登门执别”与“惭愧公家”,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友谊与家族背景的反思,表现了诗人对人际关系和自我价值的思考。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
    • :象征着交往与关系。
    • :代表着离别与情感的疏离。
    • :象征着道德与品德,反映个人的修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感到羞愧的原因是?

    • A. 家族背景
    • B. 朋友的冷淡
    • C. 自身的无能
    • D. 以上都是
  2. “同德又同门”中的“同德”指的是什么?

    • A. 家族
    • B. 理想
    • C. 事业
    • D. 学业

答案

  1. D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王勃
  • 《江雪》 - 柳宗元

诗词对比: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同样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以及对人事无常的感慨;而柳宗元的《江雪》则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孤独和思考,两首诗在情感表达上有相似之处,但风格各异,都是对人情世故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 《陈师道诗文集》

相关查询

送李生二绝句 送李生二绝句 水阁夜望书怀 书山馆壁 书黄山馆壁 书怀寄韦山人 书怀寄唐工部 省夏书事 塞上 秋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韭字旁的字 反文旁的字 以微知着 附膻逐秽 草字头的字 千方万计 巳字旁的字 滞郁 证父攘羊 裂裳裹足 语不惊人死不休 包含担的成语 宴戏 包含聆的词语有哪些 年侄 折结尾的成语 班班可考 斗字旁的字 朱开头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