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净光山四首·绝境亭》

时间: 2025-05-11 14:24:17

诗句

行向最高处,惟将物色参。

郡城依薮泽,地势转东南。

对景身垂老,题诗兴欲酣。

可能清晓出,四面有晴岚。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1 14:24:17

原文展示:

净光山四首·绝境亭 徐玑 〔宋代〕 行向最高处,惟将物色参。 郡城依薮泽,地势转东南。 对景身垂老,题诗兴欲酣。 可能清晓出,四面有晴岚。

白话文翻译:

我走向山的最高处,只为了观察周围的景色。 城市的周围是湖泊和沼泽,地势向东南方向倾斜。 面对这样的景色,我感到自己已经老去,但写诗的兴致却异常高涨。 或许在清晨时分,我能走出这里,看到四周被晴朗的雾气所包围。

注释:

  • 物色:景色,景物。
  • 薮泽:湖泊和沼泽地带。
  • 地势:地理形势。
  • 垂老:接近老年。
  • 兴欲酣:兴致高涨,欲罢不能。
  • 晴岚:晴朗天气中的雾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玑(生卒年不详),字子美,宋代诗人。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微感受。此诗可能是徐玑在游览净光山时所作,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徐玑在游览净光山时所作,通过描绘山的高处景色和周围环境,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对景身垂老”一句,透露出诗人对年华老去的无奈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在净光山绝境亭的所见所感。首句“行向最高处,惟将物色参”表达了诗人对高处景色的向往和观察的专注。次句“郡城依薮泽,地势转东南”则描绘了周围环境的自然特征,展现了地理形势的独特美感。后两句“对景身垂老,题诗兴欲酣”抒发了诗人面对美景时的复杂情感,既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也有对创作的激情。最后一句“可能清晓出,四面有晴岚”则以一种期待和想象的方式,描绘了清晨时分四周被晴朗雾气包围的景象,给人以清新宁静之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行向最高处,惟将物色参”:诗人走向山的最高处,专注于观察周围的景色。
  2. “郡城依薮泽,地势转东南”:描述了城市周围的自然环境,以及地势向东南倾斜的特点。
  3. “对景身垂老,题诗兴欲酣”:面对这样的景色,诗人感到自己已经老去,但写诗的兴致却异常高涨。
  4. “可能清晓出,四面有晴岚”:诗人想象在清晨时分,走出这里,看到四周被晴朗的雾气所包围。

修辞手法:

  • 拟人:“对景身垂老”中,将“身”拟人化,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比喻:“四面有晴岚”中,用“晴岚”比喻清晨的雾气,形象生动。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自然与人生,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最高处:象征着追求和探索。
  • 薮泽:象征着自然和宁静。
  • 晴岚:象征着清新和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在诗中提到的“最高处”是指什么? A. 山的顶峰 B. 城市的最高建筑 C. 诗人的内心世界 D. 诗人的创作灵感 答案:A

  2. “郡城依薮泽”中的“薮泽”指的是什么? A. 山脉 B. 湖泊和沼泽 C. 森林 D. 平原 答案:B

  3. 诗中“对景身垂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B. 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C. 对创作的激情 D. 对未来的期待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杜甫的《望岳》:通过描绘山的高大雄伟,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 徐玑的《净光山四首·绝境亭》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徐玑的诗更多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而王维的诗则更多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注》:收录了徐玑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诗歌的发展和特点,对理解徐玑的诗作有帮助。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二月二日游洛源 颍亭 题商山店 兴平县野中得落星石移置县斋 牡丹(一作咏牡丹未开者) 秋晚信州推院亲友或责无书,即事寄答 杂曲歌辞。杨柳枝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言字旁的字 厂字头的字 士字旁的字 支言 说亲道热 户贯 得开头的成语 包含衰的词语有哪些 重光 一来二往 伏伏帖帖 口字旁的字 不差上下 生字旁的字 好男不跟女斗 应机权变 银叶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