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20: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20:01
原文展示:
流光亭 吴则礼 〔宋代〕 畴昔九列干典利,谁言复过流光亭。 关河向人两鬓老,敢与杨柳论青青。
白话文翻译:
从前在朝中担任高官,掌管重要事务,谁能说再次经过这流光亭。 岁月如关河般流逝,让人两鬓斑白,怎敢与青春的杨柳比青翠。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则礼,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看出其对官场生涯的感慨和对时光流逝的哀叹。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作者在经历官场生涯后,再次经过某个有历史意义的亭子时,感慨岁月流逝,青春不再,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往昔的高官生涯和现今的岁月流逝,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无情和青春不再的深刻感慨。诗中“畴昔九列干典利”一句,回顾了作者曾经的辉煌,而“谁言复过流光亭”则流露出对过往的怀念。后两句“关河向人两鬓老,敢与杨柳论青青”则通过关河和杨柳的对比,形象地描绘了岁月的无情和青春的短暂,表达了作者对青春流逝的无奈和哀伤。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感慨岁月的流逝和青春的不再,通过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无情和人生易老的深刻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畴昔九列干典利”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经历? A. 作者曾经在朝中担任高官,掌管重要事务。 B. 作者曾经在流光亭度过美好时光。 C. 作者曾经与杨柳比青翠。 D. 作者曾经在关河边感慨岁月。
诗中“关河向人两鬓老”一句,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诗中“敢与杨柳论青青”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A. 对青春的怀念 B. 对青春的无奈 C. 对青春的羡慕 D. 对青春的恐惧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