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23:33: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23:33:36
宴琼林(东湖春日)
作者:黄裳 〔宋代〕
遽暖间俄寒,妙用向园林,难问春意。
万般声与色,自闻雷便作浮华人世。
红娇翠软,谁顿悟天机此理。
似韶容可驻无人会,且忘言闲醉。
当度仙家长日,向人间闲看佳丽。
念远处有东风在,梦悠悠往事。
桃溪近幽香远远,谩凝望落花流水。
桂华中珠佩随轩去,还从卖花市。
春天气候忽然变暖又骤然变寒,春日的美好在园林中难以言表。
万千的声音与色彩,仿佛在雷声中响起,浮华的人间显得如此匆忙。
红花娇艳,绿叶柔软,谁能顿悟这其中的深意呢?
如同春光可以驻留,却无人能够真正体会,且暂时忘却言语,尽情地陶醉其中。
应该在这样的仙境中悠闲地度过长日,静观人间的美丽风景。
想起远方还有东风在,梦中回忆起悠远的往事。
桃溪旁的幽香远远飘来,随意凝望着落花流水。
桂花香中,珠佩随车而去,仍旧回到卖花的市集。
作者介绍:黄裳,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风光,情感细腻,常常融入哲理思考,体现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深刻理解。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春天,描绘了东湖的春日景色。在春暖花开的季节,诗人感受到自然的魅力与生活的浮华,表达了对世间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思考。
《宴琼林(东湖春日)》是一首描绘春日美景的诗,诗中通过对春天气候变化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的魅力和人间的浮华。开头几句提到春暖与寒冷之间的变化,渗透出一种对春意的思索与感慨。接着,诗人通过“万般声与色”的表述,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仿佛在告诉我们,春天的到来不仅仅是自然的变化,更是人们心灵的觉醒。
诗人在此也表现出对人世浮华的淡然,似乎在提醒人们要关注内心的真实感受,而非外界的喧嚣。红花绿叶的描写,既是一种视觉的享受,也引发了“谁顿悟天机此理”的哲学思考。诗人借此表达了对春光的珍惜与对美好事物的感悟,仿佛在呼唤人们在忙碌的人生中,能够留下一些时间去欣赏自然,去理解生命的意义。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悠然自得的,诗人向往那种无拘无束、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生活状态。最后,诗中提到的“桃溪近幽香远远”和“桂华中珠佩随轩去”,更是增添了几分梦幻的色彩,让人感受到春天的芬芳与生命的流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对春天的热爱与对人世浮华的思考,倡导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寻找内心的宁静与真实感受。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春天的气候变化是什么样的?
A. 稳定温暖
B. 突然变暖又骤然变寒
C. 一直寒冷
D. 一直炎热
诗人希望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度过长日?
A. 喧嚣的人间
B. 仙境
C. 寂静的山林
D. 繁忙的市集
“桃溪近幽香远远”中的“幽香”指的是什么?
A. 春天的气息
B. 桃花的香气
C. 桂花的香气
D. 远方的气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