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2:35: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2:35:03
见月有怀 赵蕃 〔宋代〕
中秋不数日,明月未频看。 向晚去无滓,初宵露未团。 幽幽但庭内,渺渺属河干。 地迥空无蔽,滩长静不湍。 巴童拿小艇,渔父举长竿。 墨本句中画,诗工珠在盘。 莫亲谈矻矻,空复夜漫漫。 客枕成疲卧,书窗记读残。
中秋节没过几天,明月却未曾频繁观赏。 傍晚时分天空清澈无尘,初夜露水尚未凝结成团。 庭院内静谧幽深,河岸边遥远而模糊。 地势高远,天空无遮无挡,河滩漫长,水流平静不急。 巴地的孩童拿着小艇,渔夫举着长竿。 诗句如墨本中的画,诗意如盘中明珠。 不要亲近那些忙碌的交谈,夜晚依旧漫长无边。 客人的枕头成了疲惫的卧榻,书窗下记录着残缺的阅读。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后流寓信州(今江西上饶)。他是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与韩淲并称“上饶二泉”,是江湖诗派中的重要人物。赵蕃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中秋节后的几天,诗人因见月而怀,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对月夜、庭院、河岸等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这首诗以中秋后的月夜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繁忙世俗的超脱。诗中“幽幽但庭内,渺渺属河干”等句,以幽深、遥远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超然的氛围。诗人通过对月夜的观察,感受到自然的宁静与美好,从而产生对世俗生活的疏离感。诗的结尾“客枕成疲卧,书窗记读残”,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渴望和对繁忙世俗的厌倦。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月夜、庭院、河岸等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繁忙世俗的超脱。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感受到自然的宁静与美好,从而产生对世俗生活的疏离感。诗的结尾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渴望和对繁忙世俗的厌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幽幽但庭内,渺渺属河干”描绘了什么景象? A. 繁忙的市集 B. 宁静的庭院和遥远的河岸 C. 热闹的节日 D. 战争的场景
诗中“墨本句中画,诗工珠在盘”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诗的结尾“客枕成疲卧,书窗记读残”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繁忙世俗的厌倦 B. 对战争的恐惧 C. 对节日的喜悦 D. 对自然的敬畏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