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马祖岩》

时间: 2025-07-27 23:06:54

诗句

曾将飞锡破苔痕,一片云根锁洞门。

出外人家山下路,石头心事付无言。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23:06:54

原文展示:

曾将飞锡破苔痕,一片云根锁洞门。
出外人家山下路,石头心事付无言。

白话文翻译:

我曾用飞来的锡杖打破了苔藓的痕迹,这片云根锁住了山洞的门。
在山下的路上,外面的村庄里,人们的心事就像石头一样无言无语。

注释:

  • 飞锡:古代僧侣用的锡杖,象征权威和身份。
  • 苔痕:苔藓的痕迹,象征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侵蚀。
  • 云根:指山间的云雾,形象地描绘了山洞的环境。
  • 无言:暗指无法倾诉的心事,意象深沉。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飞锡”与“苔痕”暗示了作者的修行生活与对自然的观察,表现出一种淡泊名利、回归自然的情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天祥,宋代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以忠贞不屈的精神著称。他在南宋时期积极抵抗元朝的侵略,因而留下了大量以爱国为主题的诗篇。

创作背景:

《马祖岩》创作于文天祥被俘后,表达了他对自由和自然的渴望,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山岩的静谧与作者内心的孤独形成强烈对比。

诗歌鉴赏:

《马祖岩》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沉重与无奈。诗的开头“曾将飞锡破苔痕”,可以引申为对往昔的追忆,似乎在追问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意义。诗人以“云根锁洞门”描绘出一种禁锢感,象征着他内心的无所依归与对自由的向往。接着“出外人家山下路”,则将读者的视线转向自然与人世的交汇,表现出一种人与自然的共存,但又透出一种无奈的孤独。“石头心事付无言”,更是以石头象征内心的沉重与无言,深刻揭示了人类情感的复杂和生命的无常。整首诗在简练的字句中蕴含了深厚的哲理,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曾将飞锡破苔痕: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的回忆和对自然的探索。
  2. 一片云根锁洞门:云雾缭绕,象征着一种神秘与封闭的状态。
  3. 出外人家山下路:描绘了外部世界的宁静与人类生活的交错。
  4. 石头心事付无言:通过“石头”来表现内心的沉重与无法言说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石头”比作沉重的心事,生动形象。
  • 拟人:赋予“心事”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均衡,对仗工整,增加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渴望与对人生苦涩的感慨,展现了深厚的民族情怀与个人的孤独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飞锡:象征超然的修行与精神追求。
  • 苔痕: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
  • 云根:自然的神秘与人生的束缚。
  • 石头:内心的沉重与无言的心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飞锡”指的是什么?

    • A. 锡杖
    • B. 风筝
    • C. 刀剑
  2. “石头心事付无言”中“石头”象征:

    • A. 坚硬
    • B. 沉重的心事
    • C. 自然
  3. 这首诗的主题主要是:

    • A. 爱情
    • B. 自然美
    • C. 自由与孤独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庐山谣》相比,文天祥的《马祖岩》更倾向于深沉的哲思,而李白则表现出豪放与洒脱。两者都描绘了自然,但内涵与情感基调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文天祥诗文集》
  • 相关学术文章和评论。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春暮 题放翁像二首 熊主簿示梅花十绝诗至梅花已过因观海棠辄次 和林太渊二首 记汉事二首 题四贤像·魏处士 同孙季蕃游净居诸庵 宿山中十首 杂咏一百首·伏生 湖南江西道中十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方字旁的字 灰然 草率了事 骨化形销 欲谁归罪 附件 齿字旁的字 恩威并济 缺衣无食 乛字旁的字 見字旁的字 言字旁的字 大惑不解 特异功能 赎典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