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3:11: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3:11:10
满院静沉沉,微闻有梵音。
不来陪客语,应恐坏禅心。
母处归全少,师边悟已深。
戒衣皆自衲,因讲始停针。
满院子静悄悄的,隐约听到梵音。
不与客人交谈,恐怕会破坏了我的禅心。
回到母亲身边的人很少,师父旁边的悟道者已然很深。
戒律之衣都是自己缝制的,因讲道所以才停下了手中的针线。
刘克庄(1187-1269)是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字梦得,号青山,晚号白云山人,曾任官职,后隐居于山林。他的诗风多样,既有豪放之作,也有清新细腻之篇,擅长抒情,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现实与个人情感。
《同孙季蕃游净居诸庵》作于刘克庄隐居生活的一段时间,表达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禅宗思想的理解与实践。诗中描绘的环境和心态,反映了诗人在追求内心宁静与修行的过程中的感受。
《同孙季蕃游净居诸庵》是一首描绘静谧环境与内心修行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禅意的世界。诗的开篇“满院静沉沉”,便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给人以宁静的感受。接着,诗人提到“微闻有梵音”,这不仅是对环境的描写,同时也象征着佛教修行的氛围,暗示着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不来陪客语,应恐坏禅心”,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交谈的谨慎态度,显示了他对心境的珍视与保护。通过对比“母处归全少,师边悟已深”,诗人进一步深化了对修行状态的思考,说明在世俗生活中,能够心无旁骛地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智慧并不容易。最后一句“戒衣皆自衲,因讲始停针”则展示了他在修行过程中自给自足的态度,以及在讲道过程中对修行的专注。
整首诗在意象上突出了宁静致远的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内心修行的思考与追求,展现了他对禅宗哲学的深刻理解。通过简单而深邃的语言,诗人不仅传达了个人的情感,更让人们思考修行与生活的关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哲理深度。
整首诗通过描绘宁静的环境与内心修行的状态,表达了对禅宗思想的理解与追求,强调了内心宁静的重要性,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对心灵安宁的渴望。
诗中提到的“梵音”代表什么?
诗人为什么不愿意陪客人说话?
诗中“自衲”的意思是?
答案:1-B, 2-B, 3-A
可以对比刘克庄的这首诗与王维的《鸟鸣涧》,两首诗都展现了自然与内心的和谐,但刘克庄更加强调了禅宗的修行,而王维则通过自然景色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