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5:37: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37:34
诗词名称: 扬州怀古
作者: 李益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故国歌钟地,长桥车马尘。
彭城阁边柳,偏似不胜春。
白话文翻译:
故国的钟声在此响起,长桥上车马的尘土飞扬。
彭城阁边的柳树,似乎承受不住春天的气息。
注释:
典故解析:
李益的《扬州怀古》通过描绘故国的景象,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故国歌钟地”提及的钟声,可能与古代的迎宾送行、节日庆典有关,使人忆起故乡的欢乐与繁华;而“长桥车马尘”则反映了繁华的景象与现实的喧嚣。彭城阁的柳树不仅是自然景观,也象征着人们对故乡的深情与离别的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益(约 Li Yi),唐代诗人,出生于河南,后移居扬州,主要以五言绝句见长,是初唐的重要诗人之一。李益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历史背景,呈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
《扬州怀古》创作于李益居扬之际,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唐代是一个繁荣的时期,诗人通过对故国的怀念,反映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向往与珍惜。
诗歌鉴赏:
李益的《扬州怀古》是一首充满怀旧情感的诗,诗中通过“故国歌钟地”和“长桥车马尘”两句,描绘出了繁华喧闹的场景。这里的“故国”不仅是地理上的故乡,更是情感的寄托。诗人在描绘故乡的美好时光时,却又夹杂着一种对往昔的惆怅与思念。尤其是最后一句“偏似不胜春”,更是将这种情感推向了高潮。柳树本应在春日里生机勃勃,但在诗人的眼中,却显得脆弱无力,似乎无法承受春天的美好与离别的痛苦。整首诗以简单的语言表达了复杂的情感,展现了唐代诗歌的魅力与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柳似不胜春”将柳树拟人化,赋予其情感,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对仗的结构则增强了诗的音韵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故国的怀念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反映了人们在繁华与离愁之间的矛盾心境,展现了浓厚的乡愁意象。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扬州怀古》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李益
C. 王维
诗中“长桥车马尘”表现了什么样的景象?
A. 宁静
B. 繁华
C. 离愁
“偏似不胜春”中的“春”指的是什么?
A. 自然的春天
B. 春天的美好与希望
C. 诗人的情感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