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定风波 寄詽斋》

时间: 2025-04-30 23:36:39

诗句

暂乞人閒解脱身。

安横何用闭樆门。

江上秋帆千里影。

风正。

归途万一妥归魂。

万树梢头敷座坐。

云过。

朗吟还见洞庭君。

一向松涛喧茗椀。

鱼眼。

先醒原是独醒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3:36:39

定风波 寄詽斋

作者: 沈曾植 〔清代〕

原文展示:

暂乞人閒解脱身。
安横何用闭樆门。
江上秋帆千里影。
风正。归途万一妥归魂。
万树梢头敷座坐。
云过。朗吟还见洞庭君。
一向松涛喧茗椀。
鱼眼。先醒原是独醒人。

白话文翻译:

我暂时请求一个闲暇的机会来解脱自己的身心。
何必安安稳稳地闭上门呢?
江面上秋天的帆影千里绵延。
风正好,归途即便有万一的波折也愿意归去。
万树的梢头上,我愿意在此静坐。
云彩飘过,朗朗吟唱再见洞庭湖的君子。
往日松涛声喧闹着我喝茶的杯盏。
鱼眼中的水波,先觉醒的原是我这个独醒的人。

注释:

  • 暂乞:暂时请求。
  • 解脱:指摆脱束缚,心灵得到释放。
  • 安横:安稳、稳妥地。
  • 樆门:指关上的门,象征内心的封闭。
  • 秋帆:秋天的帆船,传达一种孤独或远行的意象。
  • 归途:回家的路。
  • 万一:即使有万分之一的可能。
  • 敷座坐:在树梢上安静地坐着。
  • 朗吟:高声吟唱。
  • 洞庭君:指洞庭湖,象征着作者的理想归宿。
  • 松涛:松树摇动时发出的声音,代表自然的喧嚣。
  • 鱼眼:指水波的涟漪,象征觉醒与清醒。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曾植(1842-1925),字韵亭,号惭庵,浙江宁波人,清代著名诗人、书法家。沈曾植一生致力于诗歌的创作,风格兼具古典与现代,常蕴含哲理,表达个人情感与社会观察。

创作背景:

《定风波 寄詽斋》写于沈曾植生活中的某个闲暇时刻,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思考与心灵的追求。在清代社会动荡的背景下,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内心安宁与自由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闲暇与解脱的向往。开篇的“暂乞人閒解脱身”表明了诗人内心的疲惫与渴求,而接下来的意象则构建出一幅动人的自然画面,江上秋帆在风中轻扬,象征着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诗人在自然中寻求灵魂的归宿,体现了对人生的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

整首诗在意象上交织着松涛、秋帆、云彩等元素,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尤其是“朗吟还见洞庭君”,不仅是对美好景象的向往,更是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诗的结尾则回归到个人的孤独感,“先醒原是独醒人”,让整首诗有了深刻的哲理反思,感受到人类在自然中的孤独与自我觉醒。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暂乞人閒解脱身:表达了诗人急切希望解放身心的愿望。
  2. 安横何用闭樆门:询问为何要安稳地封闭自己,表明对内心自由的渴望。
  3. 江上秋帆千里影:描绘出一幅秋天江面上帆船的壮丽景象,暗示着远行的孤独。
  4. 风正。归途万一妥归魂:表明风势正好,即使有万分之一的波折,仍愿意归去。
  5. 万树梢头敷座坐:表达了在大自然中宁静自处的愿望。
  6. 云过。朗吟还见洞庭君:意象中蕴含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7. 一向松涛喧茗椀:描写了松涛的响声,昭示着生活的喧嚣与宁静的交织。
  8. 鱼眼。先醒原是独醒人:最后一句揭示了诗人内心的觉醒,暗示孤独与自省。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江上秋帆千里影”,将帆船的景象比作孤独的旅程。
  • 拟人:如“云过”,赋予自然景象以生命,使之更具情感。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有一定的对称性,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与个人感受的反思,表达了对自由、内心宁静与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人渴望在喧嚣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安宁,同时也揭示了个体在自然与社会中的孤独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江上秋帆:象征着孤独与远行。
  2. 万树梢头:代表自然的宁静与安详。
  3. 松涛:象征着自然的喧嚣与生命的脉动。
  4. 洞庭君:暗示理想的归宿与生活的诗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暂乞人閒解脱身”中的“乞”字意思是? A. 请求
    B. 掌握
    C. 乞求
    D. 随便

  2. “江上秋帆千里影”中描述的是什么? A. 夏天
    B. 秋天
    C. 冬天
    D. 春天

  3. 诗中“朗吟还见洞庭君”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失落
    B. 怀念
    C. 向往
    D. 忧伤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苏轼《定风波》

诗词对比:

  • 沈曾植《定风波 寄詽斋》苏轼《定风波》:两首诗都以“定风波”为题,表现出对生活的思考与自然的描绘,但沈曾植的作品更强调个人内心的孤独与对自由的渴望,而苏轼则更多地体现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与豪放不羁的性格。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沈曾植诗文选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秋旱方甚七月二十八夜忽雨喜而有作 雨夜观史 步虚 寓叹四首 其四 述闲 秋日杂咏 秋社 春阴 掩门 开东园路北至山脚因治路傍隙地杂植花草六首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中天婺焕 堪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鱼字旁的字 父字头的字 含沙射影 周借 提手旁的字 行吟 月字旁的字 欲罢不能 看人眉眼 恸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祸稔恶盈 单人旁的字 楛羽 酒楼 包含菇的词语有哪些 隆准公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