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次单君范袖来汪西皋所譔咏秋十章以示因和之》

时间: 2025-07-12 15:01:13

诗句

昏眵望杳水云村,好句从来风月人。

瓦缶不量追大吕,冰壶何惜受纖尘。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12 15:01:13

原文展示:

昏眵望杳水云村,好句从来风月人。
瓦缶不量追大吕,冰壶何惜受纖尘。

白话文翻译:

在昏暗的眼光中,望着远处的水乡村落,
好句子总是留给风月之人。
瓦缶的器量无法与大吕相比,
冰壶又何必在意那细微的尘埃。

注释:

  • 昏眵:昏暗的目光,形容眼睛看不清楚。
  • 杳水:远处的水,指遥远的水乡。
  • 云村:云雾缭绕的村落,描绘出秋天朦胧的景象。
  • 好句:美好的诗句。
  • 风月人:指有情趣的人,通常是指那些懂得欣赏风花雪月的人。
  • 瓦缶:一种用瓦制成的容器,这里象征着通常的、平常的事物。
  • 大吕:指“大吕之器”,比喻高雅的艺术或高超的技艺。
  • 冰壶:指清澈的酒器,象征高洁的情操。
  • 纖尘:细微的尘埃,象征琐碎的事物。

典故解析:

  • 大吕:出自古代乐器,大吕表示的是高雅、高尚的艺术境界。
  • 风月:常用于描绘自然美和人情美,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代表一种高雅的情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著,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作品多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常表现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秋天,作者通过描绘秋日的水乡景象,表达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以及对生活的哲学思考,借用风月人和艺术境界的比喻,反映出对诗歌创作的看法。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浓厚的秋意为背景,透过昏暗的视角,描绘了水乡的宁静。诗人以“昏眵”开篇,营造了一种朦胧的意境,随后引出了“风月人”这一形象,传达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诗中提到的“瓦缶”和“大吕”,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表现出诗人对艺术境界的追求和对平庸的自省。最后一句“冰壶何惜受纤尘”,则是一种洒脱的态度,表明诗人并不在意那些微不足道的琐事,反而更在乎内心的高洁与清澈。整首诗通过简练而深邃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人生和艺术的独特理解,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昏眵望杳水云村:通过“昏眵”这一描写,体现了诗人看待世界的朦胧与模糊,同时“水云村”则暗示了一个远离尘嚣的理想境地。
  • 好句从来风月人:强调了欣赏诗句的人的身份,风月之人通常具备慧眼,能够体会到诗歌的美。
  • 瓦缶不量追大吕:这里用瓦缶与大吕的对比,表达了普通和高雅之间的差距,以及诗人在追求艺术时的自我认知。
  • 冰壶何惜受纖尘:以冰壶来象征纯洁,暗示诗人宁愿保持清澈,也不在乎外界的小瑕疵。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冰壶”比喻高洁的情操,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整首诗用词工整,形成了对称的美感。
  • 象征:水乡、风月等意象象征着理想和情感的寄托。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自然与艺术的思考,探讨了高雅与平庸,表现了诗人追求高尚情操的态度,传递出一种超脱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水乡:象征宁静与自然的和谐。
  2. 风月:代表高尚情趣与自然之美。
  3. 瓦缶:暗示平常与平庸。
  4. 冰壶:象征纯洁与高洁的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昏眵”这一词语的意思是: A. 明亮的光线
    B. 昏暗的目光
    C. 清晰的视野

  2. “瓦缶”和“大吕”的对比主要表达了: A. 普通与高雅的差距
    B. 水与火的关系
    C. 诗人与他人的关系

  3. 整首诗的主题主要在于: A. 描绘秋天的景色
    B. 探讨人生哲学与艺术追求
    C. 表达对爱情的思考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 by 杜甫
  • 《枫桥夜泊》 by 张继

诗词对比:

《秋夕》:同样描绘秋天的意象,表现出对自然的深情与哲理思考。
《枫桥夜泊》:描绘夜晚的孤独与思考,展现出诗人内心的情感与背景的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选读》
  • 《古诗文观止》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栽松 岁晚杂兴 梅时往来郊外十绝 其一 春雪敬亭用前韵再答 夜雨有怀柬张桐君兼寄董无休 效竹枝体有感四首 其三 西州门行 书鲁一同诗后三章 其三 黄翰检招饮醉归口占 焦山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风字旁的字 韭字旁的字 黹字旁的字 乡开头的成语 小字头的字 目成心许 吹花嚼蕊 无病呻吟 学解 庄舄越吟 糹字旁的字 氛氤 翻山涉水 雨泽下注 冷如霜雪 应付裕如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