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1 18:02: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1 18:02:10
秋半闻莺
作者: 洪咨夔 〔宋代〕
木叶青黄几栗留,
尽情啼破两山幽。
怕人冷落生秋思,
故作春声为遣愁。
在这个秋天的中段,树上的叶子已经有些青黄,几乎快要掉落;黄莺在山间尽情鸣叫,打破了两山之间的寂静。诗人担心被人冷落而生出秋天的忧愁,因此特意在此时模仿春天的鸟声来排遣自己的烦恼。
本诗未涉及特定的典故,但体现了对季节变迁的敏感和个人情感的抒发,符合宋代诗人对自然与情感的细腻观察。
作者介绍:洪咨夔,字孟坚,号逢春,宋代诗人,以山水诗和咏物诗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以及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初秋,正是自然景色逐渐转变的时节,诗人通过描写秋天的景象,表达内心的孤独和对春天的怀念,反映出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情感的探求。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秋天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季节变换的敏感和对情感的细腻感悟。首句通过对树叶青黄的描写,唤起了秋天即将到来的感觉,这种色彩的对比不仅展示了自然的变化,还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忧愁。接下来的“尽情啼破两山幽”则用生动的意象描绘了黄莺在山间的鸣叫,打破了秋天的沉寂,给人一种活泼的感觉。
然而,随着情感的展开,诗人表现出对被人冷落的担忧,这种情感的转折为整首诗增添了一层深意。诗中的“故作春声为遣愁”表现了诗人试图通过模仿春天的鸟鸣来排解秋天的忧愁,展现了他内心深处对春天的向往和对当下孤独感的抵抗。正是这种对比,让整首诗充满了情感的张力,既有自然的美,又有内心的挣扎。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秋天和春天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反映了人对孤独和情感的深刻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季节是哪个?
诗人为何模仿春声?
诗中“尽情啼破两山幽”的意思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中杂吟》相比,洪咨夔的《秋半闻莺》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表达,而王维则在自然景色中融入了更多的哲理思考。两者都体现了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但表达的情感基调有所不同,前者更显孤寂,后者则更为宁静。
以上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