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3 18:15: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3 18:15:52
送景玄上人还山
殷尧藩 〔唐代〕
嵩阳听罢讲经钟,
远访庭闱锡度空。
蒲履谩从归后织,
衲衣犹记别时缝。
地横龙朔连沙暝,
山入乌桓碧树重。
梵宇传来金贝叶,
花前拜捧慰亲容。
在嵩阳山上听完了讲经的钟声,
远道而来拜访,感到一片空旷。
蒲草做的鞋子随意从归来后织成,
僧衣还记得离别时的缝合。
地平展延,龙朔与沙滩相连,
山峦深处,乌桓树木苍翠重叠。
从寺院传来金色的贝叶声,
在花前恭敬地捧着,慰藉亲人的容颜。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此诗涉及到的典故主要是佛教文化,作者通过对寺院、讲经、僧衣等元素的描绘,表达了对修道生活的向往与感悟。
作者介绍:
殷尧藩(约公元775年-约公元835年),字景然,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以其清新雅致的诗风著称。殷尧藩的诗歌多描写山水与佛教主题,具有浓厚的道教和佛教思想。
创作背景:
《送景玄上人还山》是殷尧藩送别一位名为景玄的高僧的诗作,描绘了送别时的情景和对高僧归山的祝福。诗中反映了作者对高僧修道生活的敬仰,以及对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
《送景玄上人还山》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送别高僧时的情感,诗中的意象丰富,既有自然景色的描写,也有佛教文化的融入。开篇提到“嵩阳听罢讲经钟”,便将读者带入了清幽的寺院氛围,钟声回荡,传递出一种宁静的修行氛围。接着“远访庭闱锡度空”,表达了对高僧的敬仰,同时也暗含了世俗与修道的对比,世俗的繁忙与高僧的空灵形成鲜明对比。
“蒲履谩从归后织,衲衣犹记别时缝”,则通过细腻的生活细节,展现了对高僧的情感牵挂,蒲草鞋和僧衣成为了情感的象征,暗示着对高僧归隐生活的深切思念。
后半部分的“地横龙朔连沙暝,山入乌桓碧树重”,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色,展现了高僧归山后的宁静与安详,令人向往。而最后一句“梵宇传来金贝叶,花前拜捧慰亲容”,则是对高僧的祝福,表达了对亲人、朋友的思念与祝福,展现了诗人在送别中的深邃情感。
整首诗在意象上结合了自然、佛教与人情,情感真挚,给人以深刻的思考与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以送别高僧为主题,表现了对修道生活的向往,对高僧的敬仰,以及对世俗生活的思考。诗中流露出对自然与内心平静的渴望,同时也传达了对亲人的祝福与思念,体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嵩阳”指的是哪个地方?
A. 嵩山
B. 泰山
C. 黄山
D. 华山
“蒲履谩从归后织”中的“蒲履”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草
B. 一种鞋
C. 一种衣服
D. 一种食物
全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世俗生活的羡慕
B. 对高僧的敬仰与思念
C. 对自然的热爱
D. 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之涣的《登高》相比,两首诗都涉及自然景色的描绘,但《登高》更强调孤独与思乡的情感,而《送景玄上人还山》则突出对高僧的敬仰与祝福。
推荐书目: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深入理解《送景玄上人还山》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