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2:52: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2:52:29
春寒早朝
作者:杨万里 〔宋代〕
十载江湖今又归,
朝鸡不许夙兴迟。
每闻扑鹿初鸣处,
正是䰒松好睡时。
病眼生憎红蜡烛,
晓光未到碧桃枝。
谁能马上追前梦,
坐待金门放玉。
经过十年的江湖漂泊,我如今又回到故乡。清晨的鸡鸣声不让我早起。每当听到扑鹿的初鸣,那正是我在松树下美梦正酣的时候。因眼病,我对红蜡烛产生了厌恶,晓光还未照耀到碧桃的枝头。谁能在马上追逐前方的梦呢?我只能静待金门打开,迎接美好的机遇。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此诗中提到的“金门”象征着高官和荣华富贵,反映出诗人对人生理想和追求的向往。同时,诗中“扑鹿初鸣”可能借用猎鹿的隐喻,表达对追逐梦想和机会的渴望。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宗子,南宋著名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情景交融著称,尤其以写景见长。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杨万里归乡之际,经历了十年的江湖生活,他的乡愁与对家乡的思念交织在一起,反映出无尽的思念和对故土的深情。
《春寒早朝》是一首描绘清晨景象的诗,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故乡的思念。诗人通过对早晨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生活节奏的无奈和对理想的追求。开头两句“十载江湖今又归,朝鸡不许夙兴迟”,勾勒出诗人漂泊十年后回到故乡的情景,清晨的鸡鸣声使他难以早起,这种无奈反映出他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慨。
接下来的“每闻扑鹿初鸣处,正是䰒松好睡时”,诗人将扑鹿的场景与自己在松树下的美梦相对比,展现出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随着“病眼生憎红蜡烛”,诗人流露出对红蜡烛的厌恶,暗示了他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及病痛的折磨。最后两句“谁能马上追前梦,坐待金门放玉”,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与无奈,追逐梦想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力感形成鲜明对比。
整首诗通过清新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杨万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折射出他对理想和现实之间矛盾的思考,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佳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于归乡的向往与现实生活的无奈,以及对理想与梦想的追求,展现出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杨万里是哪一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诗中提到的“朝鸡不许夙兴迟”中,意指什么?
A. 早起
B. 夜晚
C. 归乡
D. 追梦
“病眼生憎红蜡烛”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受?
A. 厌倦
B. 喜欢
C. 渴望
D. 忍耐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杨万里的《春寒早朝》相比,李白的《静夜思》同样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但李白的情感更加直接而浓烈,而杨万里的诗则通过细腻的意象和哲理的思考,展现出一种更为深沉的情感。两者虽然主题相似,但风格却各有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