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6-25 06:29: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6-25 06:29:48
雁下菰蒲报夕寒,
鹭将荇藻作朝餐。
野塘只许野人到,
不要金张许史看。
大雁在空中飞下,菰和蒲的影子预示着傍晚的寒意,
白鹭在水中觅食,准备将水中的荇菜和藻类作为早餐。
这片野塘只允许乡间的人前来游玩,
不希望那些金钱至上、追逐名利的官员来此打扰。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他的诗风清新自然,语言平易近人,作品常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赞美。
本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杨万里生活在一个社会动荡、士人地位受到挑战的时代。他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对野外生活的向往,反对功利主义的官僚风气,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野塘图景,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生活的反思。开头两句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示了傍晚时分,野生植物与飞鸟的和谐景象。大雁的飞降和白鹭的觅食,传达了一种自然的节奏与生机,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接下来的两句则转向对人类活动的思考,诗人明确表达出对“野人”与“金张许史”的态度,前者代表了自然、自由与淳朴,后者则象征着追逐名利、干扰自然的世俗官僚。这种对比不仅深化了诗的主题,也使读者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情感共鸣:对纯粹自然的渴望与对世俗干扰的不满。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深刻的思想,展现了杨万里独特的诗歌风格。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功利社会的批判,倡导人们应当珍视自然、回归淳朴的生活方式。
诗中“雁下菰蒲”意指什么?
诗人希望谁来野塘游玩?
诗中表达的主要情感是?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杨万里的《寄题喻叔奇国博郎中园亭二十六咏 其二十三 野塘》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王维则更多地表现出孤独与沉思的情感。两者虽风格不同,但同样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