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9:52: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9:52:59
舟过望亭三首
作者: 杨万里
常州尽处是望亭,
已离常州第四程。
柳线绊船知不住,
却教飞絮送侬行。
本诗可以翻译为:
在常州的尽头就是望亭,
我已经离开常州,行程已是第四程。
柳条缠住了我的船,使它无法停住,
却让飞扬的柳絮送我离去。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望亭”可能是指一种风景名胜,古人常在此处游览、吟唱,以寄托情感。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诗人,擅长描写自然景物,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常体现出对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杨万里游历常州时,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自然景色的感受。
杨万里的《舟过望亭三首》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刻体验。诗中开篇以地名“常州”引入,营造出一种游历的氛围。常州作为一个人们熟悉的地方,给人一种亲切感,而“望亭”的出现则是一个游览的点缀,代表了诗人行走中的休憩。
“柳线绊船知不住”一句,生动地描绘了柳条轻柔的形态,将船只轻轻缠绕。这不仅是物象的描绘,更是诗人心境的反映,柳条的柔软与游船的轻盈形成鲜明对比,传达出一种自然与人类活动的和谐。
最后一句“却教飞絮送侬行”,通过飞絮的轻盈与自由,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向往与不舍。飞絮象征着诗人的情感,轻盈而又随风而去,像是对过往的回忆与感慨,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叹。
整首诗清新自然,语言简练,既有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也有对个人情感的深刻洞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依恋和对自然美的赞美,情感真挚而细腻,体现了旅途中的孤独与思念。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望亭”是指什么?
A. 地名
B. 建筑物
C. 风景名胜
D. 以上皆是
诗人离开常州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A. 高兴
B. 伤感
C. 无所谓
D. 激动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杨万里的《舟过望亭三首》与杜甫的《春望》同样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故乡的思念,但杨万里更侧重于柔美的自然意象,而杜甫则更多地表达了历史的沧桑与个人的抱负。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