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舟过望亭三首》

时间: 2025-04-26 19:52:59

诗句

常州尽处是望亭,已离常州第四程。

柳线绊船知不住,却教飞絮送侬行。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9:52:59

原文展示

舟过望亭三首
作者: 杨万里

常州尽处是望亭,
已离常州第四程。
柳线绊船知不住,
却教飞絮送侬行。


白话文翻译

本诗可以翻译为:
在常州的尽头就是望亭,
我已经离开常州,行程已是第四程。
柳条缠住了我的船,使它无法停住,
却让飞扬的柳絮送我离去。


注释

字词注释

  • 常州:古地名,即今天的常州市,位于江苏省。
  • 望亭:指一个可以远望的亭子,常用于游览和休息。
  • 柳线:柳树的枝条,形状像线,柔软而细长。
  • :阻碍、缠住。
  • 飞絮:柳树的絮状物,春天随风飞舞。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望亭”可能是指一种风景名胜,古人常在此处游览、吟唱,以寄托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诗人,擅长描写自然景物,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常体现出对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杨万里游历常州时,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自然景色的感受。


诗歌鉴赏

杨万里的《舟过望亭三首》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刻体验。诗中开篇以地名“常州”引入,营造出一种游历的氛围。常州作为一个人们熟悉的地方,给人一种亲切感,而“望亭”的出现则是一个游览的点缀,代表了诗人行走中的休憩。

“柳线绊船知不住”一句,生动地描绘了柳条轻柔的形态,将船只轻轻缠绕。这不仅是物象的描绘,更是诗人心境的反映,柳条的柔软与游船的轻盈形成鲜明对比,传达出一种自然与人类活动的和谐。

最后一句“却教飞絮送侬行”,通过飞絮的轻盈与自由,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向往与不舍。飞絮象征着诗人的情感,轻盈而又随风而去,像是对过往的回忆与感慨,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叹。

整首诗清新自然,语言简练,既有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也有对个人情感的深刻洞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常州尽处是望亭:在常州的尽头,便是望亭,说明这是一个地理上的界限。
  • 已离常州第四程:已经离开常州,行程已经到达第四程,表现出旅途的遥远与时间的推移。
  • 柳线绊船知不住:柳条缠绕住了我的船,使船无法停住,形象地描绘了柳树的柔软与船只的轻盈。
  • 却教飞絮送侬行:飞扬的柳絮送着我离去,表现了离别的情感和自然的陪伴。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柳条比作线,形象生动。
  • 拟人:柳线像是有意识地缠住船只,增添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形成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依恋和对自然美的赞美,情感真挚而细腻,体现了旅途中的孤独与思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望亭:象征着远方的期待与眺望。
  • 柳线:代表着柔情与牵挂。
  • 飞絮:象征着自由与流逝的时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望亭”是指什么?
    A. 地名
    B. 建筑物
    C. 风景名胜
    D. 以上皆是

  2. 诗人离开常州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A. 高兴
    B. 伤感
    C. 无所谓
    D. 激动

答案

  1. D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之涣《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杨万里的《舟过望亭三首》与杜甫的《春望》同样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故乡的思念,但杨万里更侧重于柔美的自然意象,而杜甫则更多地表达了历史的沧桑与个人的抱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杨万里诗集》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慈竹 别陈景明二首 和宋永兄围棋青字韵因成五绝 过白衣庄 和使君劭农之什 癸亥秋行县夜寓下生院倦甚慨然有归欤之兴戏 和郑邦达主簿五绝 送外兄方卿公美 其七 次韵宋永兄伤时二首 和章守三咏·右包公堂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力字旁的字 包含挫的词语有哪些 八字旁的字 文房四宝 性真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末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洗眉刷目 耒字旁的字 风餐水宿 字顺文从 如狼似虎 尢字旁的字 瞽者 败军之将 羣喙 言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