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萧宅二三子赠答诗二十首。客谢竹》

时间: 2025-07-27 08:18:01

诗句

扬州驳杂地,不辨龙蜥蜴。

客身正干枯,行处无膏泽。

太山道不远,相庇实无力。

君若随我行,必有煎茶厄。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08:18:01

原文展示:

萧宅二三子赠答诗二十首。客谢竹 扬州驳杂地,不辨龙蜥蜴。 客身正干枯,行处无膏泽。 太山道不远,相庇实无力。 君若随我行,必有煎茶厄。

白话文翻译:

在扬州这片纷繁复杂的地方,连龙和蜥蜴都难以分辨。 我这客人的身体正如同干枯的树枝,所到之处没有滋润的恩泽。 泰山的路途并不遥远,但相互庇护实在是无能为力。 如果你愿意跟随我前行,必然会遭遇煎茶的困境。

注释:

  • 扬州驳杂地:扬州,地名,位于今江苏省。驳杂,指混杂、纷繁复杂。
  • 不辨龙蜥蜴:比喻难以分辨真假或好坏。
  • 客身正干枯:比喻作者自身处境艰难,如同干枯的树枝。
  • 行处无膏泽:膏泽,指滋润的恩泽。全句意为所到之处没有得到帮助或恩惠。
  • 太山道不远:太山,即泰山,位于山东省。全句意为泰山的路途并不遥远。
  • 相庇实无力:相互庇护实际上是无能为力。
  • 煎茶厄:煎茶,指煮茶的过程。厄,困境。全句意为跟随作者会遭遇困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卢仝,唐代诗人,字叔伦,号玉川子,以豪放不羁、诗风奇特著称。他的诗歌多表现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具有较强的个性和批判性。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卢仝在与友人的赠答诗中的一部分,反映了作者在扬州的复杂社会环境中的个人感受和困境。诗中通过比喻和象征手法,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鲜明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作者在扬州的复杂社会环境中的孤独和无助。诗中“不辨龙蜥蜴”一句,巧妙地描绘了社会的混沌和真假难辨的现实。而“客身正干枯”和“行处无膏泽”则进一步强化了作者的困境和无助感。最后两句“太山道不远,相庇实无力”和“君若随我行,必有煎茶厄”,则透露出作者对未来的悲观和对友人的劝诫,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卢仝诗歌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扬州驳杂地,不辨龙蜥蜴:首句通过扬州的复杂社会环境,引出真假难辨的现实,为全诗定下基调。
  2. 客身正干枯,行处无膏泽:第二句通过比喻,形象地描绘了作者的困境和无助感。
  3. 太山道不远,相庇实无力:第三句通过泰山的路途不远,但相互庇护无力的对比,表达了作者的无奈。
  4. 君若随我行,必有煎茶厄:最后一句通过劝诫友人,透露出作者对未来的悲观和对友人的关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客身正干枯”和“不辨龙蜥蜴”,通过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作者的困境和现实的混沌。
  • 象征:如“行处无膏泽”和“太山道不远”,通过象征手法,表达了作者的无助和无奈。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扬州复杂社会环境的描绘,表达了作者的孤独、无助和对未来的悲观,展现了卢仝诗歌的批判性和个性。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如“扬州驳杂地”、“客身正干枯”、“太山道不远”等,通过这些意象,展现了作者的困境和现实的混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不辨龙蜥蜴”一句,比喻了什么? A. 社会的混沌 B. 真假难辨的现实 C. 作者的困境 D. 友人的劝诫 答案:B

  2. 诗中“客身正干枯”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象征 C. 对仗 D. 拟人 答案:A

  3. 诗中“君若随我行,必有煎茶厄”一句,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A. 乐观 B. 悲观 C. 无奈 D. 关心 答案: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卢仝的其他赠答诗,如《萧宅二三子赠答诗二十首》中的其他篇章,可以进一步了解卢仝的诗歌风格和主题。

诗词对比:

  • 可以与唐代其他诗人的赠答诗进行对比,如杜甫的《赠卫八处士》,分析不同诗人在表达友情和现实感受上的差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卢仝的全部诗歌,是研究卢仝诗歌的重要资料。
  • 《唐代诗人传记资料汇编》:提供了卢仝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有助于深入理解其诗歌。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愚溪 画眉铺 贾太傅庙 长沙王庙 湘江二妃庙 齐无己书堂 道林寺 岳麓寺 步月(二首) 去年与刘艾园汲泉共饮今年余客南皮渡河归来感而纪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开浚 包含恓的词语有哪些 亅字旁的字 积箧盈藏 藏怒宿怨 尸字头的字 辛字旁的字 前识 歹字旁的字 靡所不为 霓帔 组冕 瞽旷之耳 声誉十倍 包含秋的词语有哪些 之乎也者 鬓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枫的词语有哪些 两点水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