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43: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43:17
千载经纶一秃翁,
王公谁不仰高风。
缘何坐所添丁惨,不住山中住洛中。
千年之后的治国理政,竟然只剩下一个光头老翁;
王公贵族中,有谁不仰慕他的高尚风范?
为何我在此地居住,感到心情沉重,
不再隐居山中,反而生活在洛阳?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唐寅(1459-1523),字伯虎,号六如居士,明代著名诗人、画家。他的诗歌才华出众,风格独特,常以清新、洒脱著称。他的生活经历颇为坎坷,常与社会现实紧密相连,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明代,反映了作者对当时政治环境的不满与无奈。他以“秃翁”自喻,表达了对理想政治的失落与对现实的批判,同时也展现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卢仝煎茶图》通过简单的四句诗,深刻地描绘了唐寅对人生的感悟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开头的“千载经纶一秃翁”用幽默的口吻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诗人在这里自谦,形象地表现出时间的流逝和个人的苍老,暗示着自己的理想与抱负在历史长河中显得微不足道。
接下来提到的“王公谁不仰高风”,则反映出诗人对当时社会名士的敬仰与羡慕,表现了他对那些有才华的人在社会上获得的尊重的认可。然而,随即而来的“缘何坐所添丁惨”则是诗人对自身现状的反思,表达了他心中对世俗生活的无奈与沉重。
最后一句“不住山中住洛中”更是将诗人的心声展现得淋漓尽致。他不再选择隐居山林,反而被迫生活在繁华的洛阳,体现了他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整首诗在清新中带着淡淡的忧伤,反映了人们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现实的无情对比。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自我与社会的反思,揭示了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表现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现实无奈的感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千载经纶一秃翁”中的“千载”指的是:
A. 一年
B. 一千年
C. 一月
D. 一周
“王公谁不仰高风”中的“高风”指的是:
A. 风速大
B. 高尚的品德
C. 高山上的风
D. 生活的高峰
诗人为何不选择隐居山中?
A. 因为喜欢城市生活
B. 因为迫于生活压力
C. 因为没有山
D. 因为想要名利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以上内容全面分析了《卢仝煎茶图》的诗意、背景及影响,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与欣赏这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