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9:34: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9:34:41
山中
作者:方干 〔唐代〕
散拙亦自遂,粗将猿鸟同。
飞泉高泻月,独树迥含风。
果落盘盂上,云生箧笥中。
未甘明圣日,终作钓渔翁。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山中生活的心态,虽然自己的才能粗陋,但也能自得其乐,和猿猴、鸟儿一起生活。飞流的泉水在月光下倾泻而下,孤独的树木在风中摇曳。果实从树上落入盘盂,云彩从箱子中升起。虽然未能追求光明的圣贤之道,最终也只是甘愿做一个钓鱼的翁者。
方干,字子真,唐代诗人,生于盛唐时期,生活在文学繁荣的环境中。方干的诗作以描写自然风光和表达个人情感为主。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表现出对山水田园生活的向往。
《山中》是在方干隐居山林之际创作的,反映了他对简单、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与对生活的淡泊态度。
《山中》是一首表现隐逸生活的诗作,方干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自然的壮丽与人内心的宁静。诗的第一句“散拙亦自遂”便道出了作者对自身才能的谦卑认知,尽管才能平庸,但在山中却能找到自我价值的实现。随着诗句的展开,作者通过对猿鸟、飞泉、孤树的描写,构建了一个生机勃勃的自然场景,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飞泉在月光下奔泻,给人以视觉上的震撼,表现出自然的力量与美。在这样的环境中,孤独的树木则显得格外静谧,似乎在诉说着一种独立与孤高。果落盘盂与云生箧笥的意象则巧妙地营造了生活的平淡与富足,象征着山中生活的简单与真实。
最后两句“未甘明圣日,终作钓渔翁”,直白地表达了作者对世俗名利的超脱,宁愿选择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哲思,展现了方干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隐逸生活的追求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及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唐代文人对个体存在意义的思考。
方干的《山中》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诗中“果落盘盂上”意指什么?
“飞泉高泻月”描绘了什么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