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15:02: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5:02:47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再次走过阊门,万般事物都已不同。
当初一起同行,现在为何却不一起归来?
梧桐树在清霜后的半死状态,
头白的鸳鸯失去了伴侣而独自飞翔。
原野上的草,露水刚刚退去,
旧的栖息地与新的田埂相依相伴。
空床上我躺着听南窗外的雨声,
谁又会再点灯夜里补衣服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阊门是古代长安的一扇门,诗人重过此门,象征着对往昔的追忆和对现状的感慨。鸳鸯常被用来比喻情侣,诗中提到的失伴,暗示了离别的痛楚。
作者介绍: 贺铸(约1063年-约1125年),字方回,号秋水,宋代著名词人。其词风婉约清丽,情感细腻,常以个人情感和自然景物结合,表达离愁别绪。
创作背景: 《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战乱频繁的时代,诗人通过对个人经历的反思,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的无奈。
《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诗人在重过阊门时,感受到一种无奈和失落的情绪。开篇“重过阊门万事非”即表明了时间的流逝与变迁,令人感慨万千。通过对身边景物的描写,诗人将内心的孤独与无助展现得淋漓尽致。
“同来何事不同归”,表达了对曾经同行的人的思念与困惑,暗示了一种分离的痛苦。接下来提到的“梧桐半死清霜后”和“头白鸳鸯失伴飞”,则通过自然景象与动物的状态,隐喻了人事的变迁与感情的破裂,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
“原上草,露初晞”,细腻的描写显示了自然的变化,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最后一句“谁复挑灯夜补衣”则是诗人对孤独生活的真实写照,表达了在孤独的夜晚,内心的无奈与寂寞。
整首词以清新脱俗的描写,传达了对过往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深思,展现了贺铸词作的细腻与深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词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对过往的怀念和对现实孤独的深刻体会,反映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的紧密结合,揭示出一种深沉的哀愁。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重过阊门”是什么意思?
“头白鸳鸯失伴飞”中的“白鸳鸯”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贺铸的《鹧鸪天》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表达了对离别的感伤,但贺铸更侧重于对时间流逝的无奈,而李清照则更多体现了对个人情感的深沉思考。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