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2 06:35: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2 06:35:48
千里还经赤地连,
老农作苦也堪怜。
来牟不复歌丰岁,
荞麦犹能救歉年。
山色浅深秋泼黛,
田毛上下晓披绵。
天公莫遣霜如雪,
赤子嗷嗷要解悬。
在千里荒芜的土地上,赤裸裸的土地连成一片,
老农的辛苦劳动真让人心疼。
今年的丰收已经无法期待,
但荞麦依然能够挽救这个歉收的年份。
山的颜色在秋天里深浅交织,
田间的毛草在清晨披上一层薄绵。
天公不要让霜降如雪,
因为赤子们饥饿得哀鸣,急需生活的保障。
作者介绍:胡铨,字子厚,号梅溪,宋代诗人,擅长诗词,风格清新自然,常表达对农民生活及自然景观的关注。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干旱时期,农民面临歉收,作者通过诗歌表达对农民辛劳和困境的同情,同时寄希望于荞麦这一作物能在困境中有所贡献。
《夏旱至秋田家种荞麦以补岁事》是一首具有强烈社会现实主义色彩的诗。诗中描绘了农民在自然灾害面前的无奈与坚韧,展现出对生活的深切关怀。开篇的“千里还经赤地连”直接点明了干旱造成的严重后果,土地的荒芜使得农民的辛劳显得更加悲惨,诗人以“老农”这一形象,让读者感受到农民的艰辛。接着,诗人提到“来牟不复歌丰岁”,表达了对丰收的失望与无奈,但又通过“荞麦犹能救歉年”传递出一丝希望,荞麦作为一种耐旱作物,成为了农民生存的一线希望。
在后面的描绘中,山色的深浅变化和田间的毛草,展现了秋天的自然美。诗人用“晓披绵”这一细腻的描写,传达出清晨时分的宁静与美好。最后两句“天公莫遣霜如雪,赤子嗷嗷要解悬”,则是诗人对自然的不满以及对百姓生存状况的深切关怀。整体上,这首诗通过对自然和人类生活的深刻观察,表现出作者对社会民生的关心和对未来的期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干旱年景的描写,表现了农民的艰辛与无奈,同时传达出对自然的希望与对生活的渴望,展现了人们在困境中的坚韧与不屈。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作物是什么?
A) 稻米
B) 荞麦
C) 小麦
诗人对老农的态度是:
A) 可怜
B) 嘲讽
C) 无所谓
“赤子”在诗中指的是:
A) 孩子
B) 百姓
C) 动物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