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56: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56:12
题阳江何氏挹翠轩
作者: 胡铨 〔宋代〕
人皆犯红尘,君独嗜空翠。
红尘终有得,空翠了无味。
自众人以观,君亦少良计。
细问红尘人,轩冕蔓倒敝。
方寸万斛埃,灰土常处袂。
翻思对青山,一洗秽浊气。
始知空翠佳,千古余爽思。
何子亦何人,对此日隐几。
明涵轩窗净,影入林牖媚。
眼界括穷碧,白鸟决归眥。
青山如高人,可挹不可致。
人人都陷入红尘之中,唯你独自喜爱那空灵的翠色。
红尘之中最终有所收获,而空翠却没有什么滋味。
在众人眼中,你也不算有多少高明的计策。
细细询问那些沉迷红尘的人,权势和名利的纠缠已然破败。
心中满是尘埃,灰土常常沾染衣袂。
反思面对青山,心中污浊之气一扫而空。
这才知道空翠之美,千古流传令人神清气爽。
何子是何人,面对这日落的桌几。
明亮的光透过窗户,影子映入林间的窗棂,显得格外妩媚。
眼界开阔,尽览碧空,白鸟归巢的身影掠过眼角。
青山如同高人,虽可追逐却不可及。
作者介绍:胡铨(生卒年不详),字叔仁,号懋庵,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以山水田园诗见长。他的作品多反映了对自然的喜爱以及对世俗生活的超脱。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何氏挹翠轩,地点是阳江,表现了诗人对红尘与空翠的思考与对比,表达对清净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权力与名利的追逐与对自然的归依。
《题阳江何氏挹翠轩》通过对比红尘与空翠,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追求。诗的开头便明确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大多数人沉迷于红尘,而诗人则向往那种清幽的空翠。诗中对红尘的描写充满了沧桑感,反映出权力与名利的虚无。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开始反思自己的内心,期望能够洗净心中的污浊,寻求一种超然的境界。
尤其是最后几句,诗人描绘了青山的高远,如同高人一般,令人向往却又难以企及。这种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交织在一起,形成了诗的情感基调。诗中透出的清新与淡泊,令人心生向往,仿佛带领读者走入一个宁静而美好的自然世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红尘”与“空翠”的对立,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反思与对自然清幽的向往,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红尘”主要指什么?
A. 自然风光
B. 世俗生活
C. 内心宁静
答案:B
诗人对“空翠”的态度是?
A. 轻视
B. 向往
C. 忽略
答案:B
“青山如高人”比喻的含义是?
A. 青山高耸
B. 理想与追求的难以达到
C. 生活的烦恼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