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3:40: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3:40:51
忆昔昌黎伯,直谏气凛然。
又闻赞皇公,直道薄云天。
堂堂两宋工,盖世勋无前。
曷来著此邦,仰山同不骞。
公今又继往,相望三百年。
风流虽已矣,遗迹俨弗愆。
邦风杂未纯,雕俗顽莫镌。
要须痛一洗,兴氓作其贤。
束吏缚猛虎,爱民烹小鲜。
课为天下最,名压坐中先。
凤尾催归诏,看看下小旃。
践槐知不晚,开旦促曹鞯。
回想昔日的昌黎伯(王安石),他直言谏言气势凛然;又听闻赞皇公,他的直道如同薄云的天空。
伟大的两宋之士,拥有无与伦比的功勋。
你何以来到这个地方,仰望山峰却不能飞翔?
您如今又继承往昔,仰望着三百年的历史。
虽然风流才情已成往事,但留下的遗迹依旧雄伟而不失。
国家的风气尚未纯正,习俗如同顽石难以雕刻。
必须痛加清洗,从而使百姓成为贤良之士。
束缚官吏如同捆绑猛虎,关爱百姓如同烹饪小鲜。
要让治理成为天下最优,声名压倒众人之先。
凤尾催促着归来的诏令,眼看着小舟已经下来。
践踏槐树知时不晚,清晨催促着曹鞯(马鞍)。
《送周子上赴宜春》是胡铨为周子赴宜春任职所作,诗中寄托了作者对周子的期望和对往昔直谏之士的敬仰。开头以昌黎伯和赞皇公作为引子,提到他们的直言与气度,表现出一种对理想政治的向往。接着,作者回顾历史,认为当今的风气尚未纯正,社会习俗如同顽石难以雕刻,必须进行一番“痛洗”,才能兴起贤良之士。
诗中使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和对仗,使得情感更加鲜明。整体而言,诗歌不仅表达了对周子前途的祝福,也反映了作者对社会政治现状的深思,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此诗中多用对仗,如“风流虽已矣,遗迹俨弗愆”,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气势;比喻如“束吏缚猛虎”也生动地描绘了对官僚的束缚。
主题思想: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贤良政治的期望及对社会现状的忧虑,强调了清政治的必要性和对未来的希冀。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