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12:00: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12:00:37
满江红 其二 东湖春日
作者: 黄裳 〔宋代〕
遽暖间俄寒,妙用向园林,难问春意。
万般声与色,自闻雷便作浮华人世。
红娇翠软,谁顿悟天机此理。
似韶容可驻无人会,且忘言闲醉。
当度仙家长日,向人间闲看佳丽。
念远处有东风在,梦悠悠往事。
桃溪近幽香远远,谩凝望落花流水。
桂华中珠佩随轩去,还从卖花市。
在暖意和寒意之间,花园中已展现出春天的神韵,难以问其春意究竟如何。
万千的声音和色彩,仿佛在雷声中为浮华的世俗所作。
红花娇艳,绿叶柔软,谁能领悟这天机的道理?
如同美丽的容颜可停驻,然而无人理解,干脆忘却言语,悠然沉醉。
当在仙家的长日中,闲闲地看人间的美丽。
我思念远方的东风,梦中悠悠浮现往事。
桃溪的幽香遥远,恍惚凝望着落花流水。
桂华中的珠佩随风而去,依然从卖花的市集走过。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黄裳,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记载,以其诗词清丽脱俗而著称,常描写自然景观和人情风貌。其作品多反映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赞美,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春日的东湖,描绘了一幅春日游览的美好场景,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感受与沉醉,营造出一种悠闲、恬淡的氛围。作品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满江红 其二 东湖春日》是一首充满春天气息的诗作,诗中展现了春日的暖意与寒意交替,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色与诗人内心的悠然自得。诗的开头通过“遽暖间俄寒”两句,突显出春天的变化无常,接着“妙用向园林,难问春意”,则引出了诗人对春天的思考与感悟。
整首诗的意象丰富,诸如“红娇翠软”描绘了花草的娇美与柔软,展现了春天的生机;而“且忘言闲醉”则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淡然态度,仿佛在说,面对美好,不必多言,只需沉醉于其中。诗人在“念远处有东风在,梦悠悠往事”中,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充满了人生哲思。
最后,诗人在“桂华中珠佩随轩去,还从卖花市”中,既展现了春日的繁华,又带有一丝淡淡的惆怅,仿佛在感叹生活的流转与无常。整首诗融合了自然的美与人生的哲理,给人以深刻的启迪与思考,令人回味无穷。
逐句解析:
遽暖间俄寒,妙用向园林,难问春意。
描述春天的气温变化,表达对春天的深刻感悟。
万般声与色,自闻雷便作浮华人世。
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声色变化,感慨世间浮华。
红娇翠软,谁顿悟天机此理。
赞美花草的娇美,感叹人们对自然美的领悟。
似韶容可驻无人会,且忘言闲醉。
表达对美丽的沉醉,倡导无言的恬淡生活。
当度仙家长日,向人间闲看佳丽。
描绘悠然自得的生活,享受人间的美好。
念远处有东风在,梦悠悠往事。
思念远方,回忆往事,情感深邃。
桃溪近幽香远远,谩凝望落花流水。
描绘自然的美好,感受春天的气息。
桂华中珠佩随轩去,还从卖花市。
最后提到市场的繁华,暗示人生的流动与变迁。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同时也反映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强调了在浮华世界中保持内心宁静的重要性。
意象词汇:
每个意象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诗人对生活与自然的深刻理解。
诗词测试:
诗中“万般声与色”中的“声与色”指的是什么?
A. 声音和色彩
B. 诗歌和画作
C. 花和草
诗人通过“且忘言闲醉”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忧伤
B. 幸福与满足
C. 愤怒
“桂华中珠佩随轩去”中的“珠佩”象征着什么?
A. 富贵
B. 美好生活
C. 流逝的时间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满江红 其二 东湖春日》的诗意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