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送杜少柳起萃知遂宁府以高名千古重如山为韵》

时间: 2025-04-27 18:51:08

诗句

征帆转吴楚,涉江指岷山。

富贵归故乡,昔人以为难。

大府固可乐,高风亦难攀。

岂必待政成,甘泉行赐环。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51:08

原文展示:

征帆转吴楚,涉江指岷山。
富贵归故乡,昔人以为难。
大府固可乐,高风亦难攀。
岂必待政成,甘泉行赐环。

白话文翻译:

征帆转向吴楚之间,渡江时指向岷山。
富贵回归故乡,往昔人们认为这很难。
大官显位固然令人快乐,但高尚的品德却难以追求。
难道非得等到政务成功,才能享受甘泉的恩赐吗?

注释:

字词注释:

  • 征帆:指行船的帆,象征出征或出行。
  • 吴楚:古代中国地名,指今江苏、浙江、湖北、湖南一带。
  • 岷山:位于四川,是重要的山脉,指向大自然的壮丽。
  • 富贵:指富裕和显贵的生活。
  • 昔人:往昔的人们,指前人或古人。
  • 大府:指高官显贵的职位。
  • 高风:比喻高尚的品德或风范。
  • 政成:指政务成功、政治事业获得成就。
  • 甘泉:比喻美好的恩泽或福气。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富贵归故乡”反映了许多古人对富贵生活的向往与归属感,同时也体现了对故乡的忠诚与怀念。而“高风”则常用来比喻那些品德高尚的人,反映出一种道德理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元吉,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表现对人生、故乡的思考,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他的诗作常带有对当时社会的观察与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际,可能是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游历之后,感慨人生的富贵与品德之间的关系,以及对故乡的归属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富贵与高风的追求,展现了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开篇的“征帆转吴楚,涉江指岷山”描绘了一个旅人行走于江河湖海之间的场景,生动而富有画面感,暗示着人生旅途的曲折与多变。接下来的“富贵归故乡,昔人以为难”则表达了对故乡的无尽眷恋,同时也反映出一种对财富的思考:真正的富贵并不只是物质上的丰盈,更在于对故乡的归属与情感的连接。

“大府固可乐,高风亦难攀”一句则将主题推向深层,指出即便身处显赫之位,也难以抵达真正的高尚品德。这里的“高风”不仅是对品德的追求,更是对理想境界的向往。最后一句“岂必待政成,甘泉行赐环”,则引发读者对人生意义的深入思考:难道非得取得政务的成功,才能享受到人生的甘美与幸福吗?这句诗似乎在告诉人们,生活的享受与满足并不单靠政务的成功,而在于内心的富足与对生活本质的理解。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蕴深远,既有对人生的感悟,也体现了对故乡的执念,让人倍感亲切。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征帆转吴楚:通过“征帆”暗示出行与征途,吴楚为地名,象征着旅途的方向与目的。
  2. 涉江指岷山:过江时指向伟岸的岷山,展现出壮丽的自然景观,隐喻追求高远的理想。
  3. 富贵归故乡:强调即使获得财富,最终依然想要返回故乡,表达人对故土的眷恋。
  4. 昔人以为难:抒发对昔人感叹的共鸣,强调故乡与富贵之间的矛盾与选择。
  5. 大府固可乐:指出高官显贵的快乐,然而这种快乐并不代表真正的幸福。
  6. 高风亦难攀:高尚的品德与理想境界是难以达到的,反映出内心的挣扎与追求。
  7. 岂必待政成:质疑成功的必要性,认为内心的满足与享受并不依赖于外在成就。
  8. 甘泉行赐环:比喻生活的美好与享受,强调内心的富足与生活的真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甘泉”比作人生的幸福与满足,形象地传达出内心的渴望。
  • 对仗:如“征帆”与“涉江”,形成整齐的音韵美,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夸张:对于“高风”的追求,展现了理想的崇高与现实的艰难。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富贵与品德的思考,探讨了人生的真正价值,强调了对故乡的归属感和内心理想的追求,呈现出一种哲理的深度与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征帆:象征人生的旅途,代表追求与探索。
  • 吴楚:古地名,象征历史与文化的积淀。
  • 岷山:高山,象征理想与追求的高远。
  • 富贵:物质与地位的象征。
  • 高风:品德与理想的象征。
  • 甘泉:幸福与满足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征帆”象征什么? a) 旅行
    b) 战争
    c) 富贵

  2. “高风”在诗中指的是什么? a) 高尚的品德
    b) 自然景观
    c) 财富

  3. 诗人认为富贵是否能带来真正的幸福? a) 是
    b) 否
    c) 不确定

答案:

  1. a) 旅行
  2. a) 高尚的品德
  3. b) 否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 王之涣
  • 《登高》 杜甫

诗词对比: 对比韩元吉的这首诗与王之涣的《送友人》,两者均表达了对人生旅途与故乡的思考,但王之涣更加强调了离别的情感,而韩元吉则更侧重于对高尚品德的追求与内心的反思。

参考资料:

  1. 《宋代诗人韩元吉研究》
  2. 《古诗词鉴赏入门》
  3. 《中国古代诗词经典解读》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题枯嵝图 施经偈 劝谕赈济诗 临终颂 咏暗 梅花 春花叹 迁葬毕还朝 在朝思乡 舟中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郤诜高第 纳贡称臣 羊枣昌歜 补苴调胹 究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筐的词语有哪些 黽字旁的字 金华腿 包含承的词语有哪些 耳字旁的字 我辈情钟 突烟 三点水的字 雁丘 栉比鳞差 泓涵演迤 骨字旁的字 己字旁的字 包含翁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