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季梁谏追楚师》

时间: 2025-04-27 11:01:19

诗句

  楚武王侵随,使薳章求成焉,军于瑕以待之。

随人使少师董成。

  斗伯比言于楚子曰:“吾不得志于汉东也,我则使然。

我张吾三军而被吾甲兵,以武临之,彼则惧而协以谋我,故难间也。

汉东之国,随为大。

随张,必弃小国。

小国离,楚之利也。

少师侈,请羸师以张之。

”熊率且比曰:“季梁在,何益?

”斗伯比曰:“以为后图。

少师得其君。

  王毁军而纳少师。

少师归,请追楚师。

随侯将许之。

  季梁止之曰:“天方授楚。

楚之羸,其诱我也,君何急焉?

臣闻小之能敌大也,小道大淫。

所谓道,忠于民而信于神也。

上思利民,忠也;祝史正辞,信也。

今民馁而君逞欲,祝史矫举以祭,臣不知其可也。

”公曰:“吾牲牷肥腯,粢盛丰备,何则不信?

”对曰:“夫民,神之主也。

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

故奉牲以告曰‘博硕肥腯。

’谓民力之普存也,谓其畜之硕大蕃滋也,谓其不疾瘯蠡也,谓其备腯咸有也。

奉盛以告曰:‘洁粢丰盛。

’谓其三时不害而民和年丰也。

奉酒醴以告曰:‘嘉栗旨酒。

’谓其上下皆有嘉德而无违心也。

所谓馨香,无谗慝也。

故务其三时,修其五教,亲其九族,以致其禋祀。

于是乎民和而神降之福,故动则有成。

今民各有心,而鬼神乏主,君虽独丰,其何福之有?

君姑修政而亲兄弟之国,庶免于难。

  随侯惧而修政,楚不敢伐。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1:01:19

原文展示:

《季梁谏追楚师》
作者: 左丘明 〔先秦〕

白话文翻译:

楚国的武王侵略随国,派遣薳章去求和,在瑕地驻军等待。随国派少师董成去应对。斗伯比对楚子说:“我在汉东未能实现抱负,因此我来此。我要动员三军,披上甲胄,以武器威逼楚国,他们自然会畏惧而与我谋划,所以难以分开。汉东的国家,随国是最大的。随国一旦出兵,必定会抛弃小国。小国远离了,楚国就能得利。”少师董成建议要削弱楚军以便出兵。熊率和比齐说:“季梁还在,何益?”斗伯比说:“这是为将来的打算。”少师得到国君的批准,国君却又毁掉军队而任命少师。少师回去后请求追击楚军,随国的侯王同意了。季梁阻止他说:“天正要授予楚国。楚国的弱,正是诱骗我们,君何必急于出兵?”我听说小国能抵挡大国,小道也能驳倒大义。所谓的道,就是对人民忠诚,对神明信任。上天思虑民众的利益,这就是忠诚。对神明要诚心,这就是信任。如今民众饥饿,而君王却逞欲,祭祀的祝史也有失公正,臣不知其可否。公说:“我的牲畜肥美,供品丰盛,何以不信?”我回答说:“人民是神明的主宰,因此圣王首先要安定百姓,然后再致力于神明的祭祀。”所以奉献肥美的供品,是为了表明人民的力量所存;它表明牲畜的庞大和繁殖;也表明没有疾瘦的;是所有的供品都丰盈。奉献丰盛的米饭,是为了表明三季的丰收而民众安宁。奉献酒醴,是表明上下都有美德而无违心的。所谓香气,是没有谗言的。因此要务实于三季,修身齐家,亲近兄弟,以实现祭祀。如此,民众和谐,神明才会降下福气,因此行动就会有成效。如今民众各有心思,而鬼神失去主宰,君王虽独丰厚,又何以得到福气?君应当修政并亲近兄弟之国,方能避免灾难。随侯因而修政,楚国不敢侵犯。

注释:

  • 随国:古国名,位于今江苏一带。
  • 楚国:古国名,位于今湖北一带,是当时强大的敌国。
  • 斗伯比:随国的谋士。
  • 少师董成:随国的将领。
  • 季梁:随国的政治家。
  • 祝史:负责祭祀的官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左丘明是先秦时期的历史和文学家,著有《春秋》,其诗词多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及人文思想。

创作背景:

《季梁谏追楚师》是以历史事件为背景,描写了随国与楚国之间的军事冲突,表达了对国家与民众利益的关心。

诗歌鉴赏:

《季梁谏追楚师》是一首以历史为背景,富有深刻道理的诗作。诗中通过季梁的劝谏,揭示了在国家面临外敌入侵时,君主应优先考虑民众的安危,而非单纯追求个人的荣耀和欲望。季梁强调“小国能敌大”,用以指出即使随国实力不足,但若能团结民心、重视民生,便能抵抗楚国的侵略。诗中多次提到“民”和“神”,反映出诗人对政治伦理的深刻思考。他认为,只有在民众生活安定、和谐的情况下,国家才能真正获得福祉。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蕴含着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与对国家未来的忧虑,表现出左丘明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感情和独到的政治见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楚武王侵随:描述楚国的侵略行为,设定了紧张的背景。
  2. 斗伯比言于楚子:斗伯比的谋划,反映出对策略的思考。
  3. 季梁在,何益:质疑季梁的存在是否有利于当前的局势。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天方授楚”暗指天意。
  • 对仗:如“忠于民而信于神”,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君主应以民众的安危为重,反映出对权力与责任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国家未来的深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代表百姓,象征国家的基础。
  • :象征天命与德行的信仰,反映出对道德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下列哪一项是《季梁谏追楚师》的主题? A. 君主个人的荣耀
    B. 民众的安危与利益
    C. 战争的胜利

  2. 季梁提到“民和而神降之福”,这句话的意思是? A. 神明会奖励忠诚的君主
    B. 只有民众安宁,才能得到神明的庇佑
    C. 君主必须祭祀神明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的作品,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切。
  • 《国风·周南·关关雎鸠》:反映对国家和民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 《登高》与《季梁谏追楚师》均表现出对国家和民众的关怀,但前者更多表达个人的感伤,后者则侧重于政治责任。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集》
  • 《左丘明与《春秋》研究》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初拜使命抵家作 其四 夜坐呈正学方先生 写黄庭 其四 观黄德美延平春望两图为赋二首 其二 石机栈 送张子敬湖南宣慰司都事 读史述 其七 张良 纪梦 题墨梅 大湖驿寄建州同年窦职方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韋字旁的字 查堵 摸奖 龙字旁的字 包含残的词语有哪些 天荒 提土旁的字 麻痺不仁 见怪非怪,其怪自害 争红斗紫 乚字旁的字 包含扈的成语 傲不可长 拾人唾涕 乛字旁的字 道听涂说 灵輴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