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5 08:11: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5 08:11:39
雪中观梅
作者: 方岳 〔宋代〕
一冬妍晴春意早,微茫已到閒花草。
山翁平生见事迟,未缉牛衣编稻藁。
明日是春那得寒,玄冥不作寻常看。
交割与春排当处,万里瑶林列银树。
茅庵有诗人,肺渴方生尘。
不知谁何驷六虬兮上天作乐府,
落笔殿前如有神。
帝咨汝岳锡圭土,佚以宽閒之野寂寞滨。
玉田界天旁列邻,有梅百本为宾亲。
昨夜枝上犹是月,今日枝上浑是雪。
春工未必办此奇,纵使巧迟宁速拙。
雪诗不当梅花诗,诗成合报孤山知。
老逋醉眠呼不醒,霜竹付与何人吹。
古声久不入俚耳,有诗宁似无诗时。
自撼枝头供一嚼,了了此心清净觉。
谓为梅又冷冰冰,道是雪来香莫莫。
整个冬天晴朗,春意早已显露,模糊的春天已悄然降临,花草已初现生机。山中老翁一生见事迟钝,连牛衣和稻草都未曾缝制。明天就是春天了,怎么还会觉得寒冷呢?阴暗的天气不再是常态。春天的交接之处,万里瑶林如银树般耸立。茅草庵里有位诗人,刚从尘世中苏醒。不知是谁的马车把六条龙拉到天上作乐,落笔时仿佛有神灵在指引。天帝询问你,赐予你广阔的土地,寂寞的海滨。玉田的界限与天相邻,梅花成百上千,如宾客般欢聚。昨夜枝头仍是月光,今日枝头却全是雪。春天的工匠未必能做出这么奇特的作品,即便是手艺高超也难以做到。雪诗不应当是梅花的诗,写成了也应告知孤山。老逋醉睡呼不醒,霜竹又由谁来吹奏呢?古老的声音久未入耳,有诗时宁可无诗。轻轻摇动枝头,供我细细品味,心中清净觉醒。说是梅花却冷冰冰的,真是雪来香气淡薄。
方岳,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时期,擅长山水诗和咏物诗。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通过描写自然景物传达个人情感。
这首诗创作于严冬的时节,梅花在雪中独自盛开,诗人通过观察自然景色,抒发对春天的期待与对梅花的赞美。
《雪中观梅》通过描绘冬季雪中的梅花,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渴望和对梅花的独特情感。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尤其是梅花在雪中绽放的景象,既冷冽又芬芳。方岳的笔触细腻而富有情感,他用“昨夜枝上犹是月,今日枝上浑是雪”将时间的流转与季节的变迁生动地表现出来。梅花在寒冷的冬季中独自开放,象征着坚韧与不屈的精神,给人以无尽的思考。
而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将自己的感受与自然的景象相结合,探讨了创作与情感的关系。他反思诗的意义,认为“古声久不入俚耳”,在诗歌创作中,真正的灵感与创作的激情才是重要的,宁可无诗时也不愿平庸。在清净的心境中,诗人得以感知自然的真谛,感受到梅花与雪的内在联系。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为丰富,既有梅花的清香,又有雪的冰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了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底与独特的审美视角。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与对梅花的赞美,同时也反思了诗歌创作的意义,强调了内心的清净与自然的和谐。
诗中提到的“山翁”象征什么?
诗人在茅庵中感到什么?
“昨夜枝上犹是月,今日枝上浑是雪”表达了什么?
答案: 1. A 2. B 3.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