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1:34: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1:34:44
高阳台·宛转怜香
作者: 蒋捷 〔宋代〕
宛转怜香,徘徊顾影,临芳更倚苔身。
多谢残英,飞来远远随人。
回头却望晴檐下,等几番小摘微薰。
到而今独袅鞭梢,笑不成春。
愁吟未了烟林晓,有垂杨夹路,也为轻嚬。
今夜山窗,还绕梨云。
行囊不是吴笺少,问倩谁去写花真。
待归时,叶底红肥,细雨如尘。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人在春日里对花香的怜惜与思念。她在花前徘徊,回望自己的身影,依偎在芳草间。感谢那些残留的花瓣,仿佛它们也随人而来。回头看晴朗的屋檐下,期待几次小摘花香。如今,只剩下独自的叹息,春天的笑声难以再现。愁苦的吟唱在清晨的烟雾中未曾结束,路旁垂柳也似乎在轻轻皱眉。今晚在山间的窗前,依然绕着梨花的云影。行囊中并不缺少吴笺,问谁能为我写下这花的真情。待我归来时,叶下的花肥美,细雨如尘飞舞。
蒋捷,字子乔,号云舫,南宋词人,生于江苏,擅长词作,尤其以婉约风格著称。他的词多描写细腻的情感和自然景色,具有浓厚的个人情感色彩。
《高阳台·宛转怜香》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政局不稳,诗人通过对春花的描绘,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高阳台·宛转怜香》是一首充满细腻情感的词作,展现了词人对春天花香的深情眷恋。开篇“宛转怜香”便道出了一种柔美的感情,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往昔的怀念。词中反复提及的“残英”、“小摘微薰”,不仅描绘了春花的美丽,也暗示了生命的短暂与脆弱。
词人以“回头却望晴檐下”的细腻笔触,表现出一种追忆与惆怅,似乎在感叹过往的美好已成追忆。接着用“愁吟未了烟林晓”表达了对春天的无奈和对未来的迷茫,这样的情感在烟雾缭绕的清晨中显得格外清晰。整首词在景与情的交融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生活的思考。
整首词通过对春花的描写,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的感慨和对美好回忆的追寻,反映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的深刻联系。
诗中的“宛转怜香”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轻松愉快
B. 细腻的思念
C. 激烈的争吵
诗中提到的“晴檐”象征什么?
A. 未来的希望
B. 过往的美好
C. 自然的宁静
词中“待归时,叶底红肥,细雨如尘”表达了什么?
A. 对未来的渴望
B. 对生命的无奈
C. 对美好时光的眷恋
蒋捷的《高阳台·宛转怜香》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眷恋,前者更强调对自然的感悟和生命的脆弱,而后者则更侧重于对往昔情感的怀念与追忆。两者结合展现了南宋词人对情感细腻的描绘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