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答许询诗 其二》

时间: 2025-07-12 03:36:32

诗句

争先非吾事,静照在忘求。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12 03:36:32

原文展示:

答许询诗 其二
争先非吾事,静照在忘求。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争先恐后、名利追逐的态度,认为这些都不是自己所关心的事。内心的平静和对自然的感悟,才是他所追求的。

注释:

  • 争先:争取领先,追赶他人。
  • 非吾事:不是我所关心的事情。
  • 静照:内心的宁静与明亮的状态。
  • 忘求:忘却对外界事物的追求。

典故解析:

此诗虽无明显典故,但其表达的哲学思想与道家思想相近,强调内心的宁静与对外界纷扰的超脱,反映了魏晋时期士人的清高与隐逸之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羲之(303年-361年),字逸少,号澄之,东晋书法家、文学家,以书法而闻名,被誉为“书圣”。他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成就,尤其擅长诗词,作品多表现出个人情感和哲学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王羲之与友人许询的交往中,反映了他对名利的看淡和对内心安宁的追求。魏晋时期士人多追求精神寄托,王羲之的此番感悟正体现了这一时代的文化特征。

诗歌鉴赏:

《答许询诗 其二》简短而深刻,展现了王羲之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反思。诗人用“争先非吾事”开篇,直接表明了对急功近利、追逐名利的态度,显得非常果决与冷静。接着“静照在忘求”,进一步阐述了他所向往的境界:一种内心的安宁与明亮,远离物质的纷争与追求。这种心境与魏晋时期士人崇尚的“清谈”文化相呼应,体现了对精神世界的向往与追求。王羲之的诗歌语言简练却蕴含丰富,令人回味无穷,反映出他对自身处境的深度思考,也为后人提供了哲理的借鉴。

诗词解析:

  • 争先非吾事:诗人以一种超然的态度看待世俗的竞争,强调自己不愿意参与这样的争夺。
  • 静照在忘求:通过“静照”来表明内心的明亮与宁静,与“忘求”形成对比,显示了一种心灵上的自我超越。

修辞手法:

  • 对仗:前后两句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 隐喻:用“静照”隐喻内心的宁静与明亮,表达了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名利的淡漠与对内心平静的向往,反映了王羲之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与追求。

意象分析:

  • 争先:象征着世俗的竞争与名利。
  • 静照:象征内心的宁静与智慧,体现了诗人对精神世界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争先”指的是什么?

    • A. 追逐名利
    • B. 追求学问
    • C. 争取时间
    • D. 交朋友
  2. 诗人希望达到的境界是?

    • A. 忙碌
    • B. 心灵的宁静
    • C. 繁华
    • D. 争斗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饮酒》系列,表达隐逸与自然的主题。
  • 杜甫的《登高》,虽风格不同,但也反映了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 王羲之与陶渊明的作品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均表现出对世俗名利的超然态度,但王羲之更偏向于哲理思考,而陶渊明则更关注自然与自我选择的生活方式。

参考资料:

  • 《王羲之集》
  • 《魏晋南北朝文学史》

相关查询

念奴娇五首 其四 念奴娇 闻雁 念奴娇 送沈方邺还宣城兼怀唐耕坞施愚山梅子长同西樵用孝威韵 念奴娇 长干里 念奴娇 棠村夫子席上咏米家灯 念奴娇(代洛滨次石林韵) 念奴娇 其一 新秋日李笠庵招,枕楼醉赋 念奴娇 别妾 念奴娇 其十一 羡门五十一岁夫人四十九岁十月得子名曰百龄是可贺也调百字令 念奴娇 同瓯碧题江建霞灵鹣阁图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悬弧射矢 刮骨盐 信效 怨开头的成语 言扬行举 深中笃行 包含忘的成语 四字头的字 疋字旁的字 章明 红豆相思 一天星斗 秃宝盖的字 羊字旁的字 包含渊的成语 郡伯 颠颠倒倒 提手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