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4 15:16: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4 15:16:35
原文展示:
焦劳九夏余,一雨物皆苏。蛙鼓不足听,蚊雷未易驱。非唯仰岁给,抑亦了官输。林下闲游客,何妨尽自愉。
白话文翻译:
经过整个夏天的辛勤劳动,一场雨后万物都恢复了生机。蛙鸣虽然不值得听,但蚊子的嗡嗡声却难以驱散。这不仅仅是为了满足每年的供给,也是为了完成官方的税收。在林下悠闲地游玩的客人,不妨尽情享受这份愉悦。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邵雍(1011-1077),字尧夫,号安乐先生,北宋著名理学家、诗人。他的诗歌多表现自然景色和生活哲理,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性和生活气息。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自然和社会生活的深刻观察和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一个雨后的夏日,作者观察到自然界的变化,同时联想到人们的生活和社会责任,表达了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雨后自然界的复苏,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感悟。首句“焦劳九夏余,一雨物皆苏”表达了经过长时间的努力,一场雨使得万物复苏,寓意着辛勤劳动后的回报。接下来的“蛙鼓不足听,蚊雷未易驱”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雨后蛙鸣和蚊声,增添了诗意的生活气息。最后两句“非唯仰岁给,抑亦了官输。林下闲游客,何妨尽自愉”则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态度,认为不仅要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还要完成社会责任,同时也要享受生活的乐趣。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自然与生活的和谐,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的观察和对生活的态度,认为在满足基本需求和社会责任的同时,也要享受生活的乐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蛙鼓”和“蚊雷”分别比喻什么? A. 蛙鸣和蚊声 B. 鼓声和雷声 C. 蛙和蚊子 D. 鼓和雷 答案:A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态度? A. 只关注生活需求 B. 只关注社会责任 C. 既要满足生活需求,也要完成社会责任,同时享受生活 D. 只享受生活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