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残腊二首》

时间: 2025-04-30 18:17:43

诗句

破腊春先到,微阴日易醺。

鸟声犹寂寂,木意已欣欣。

云起山分叠,风生水蹙纹。

断肠何处笛,偏向醉中闻?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17:43

原文展示:

破腊春先到,微阴日易醺。
鸟声犹寂寂,木意已欣欣。
云起山分叠,风生水蹙纹。
断肠何处笛,偏向醉中闻?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气息已经提前到来,微弱的阴云让阳光变得迷醉。
鸟儿的叫声依然是寂静的,树木却已显露出欣欣向荣的气象。
云雾在山间盘旋,风吹动水面,泛起涟漪。
我的断肠之情何处可以倾诉,唯有在醉意中听到那笛声。

注释:

  • 破腊:指腊月结束,春天即将来临。
  • 微阴日:轻微的阴云覆盖在阳光之上。
  • :醉意,指人在阳光下感到迷醉的状态。
  • :依然,表示状态没有改变。
  • 欣欣:形容树木等生命的蓬勃生长。
  • 云起山分叠:云雾在山间上下起伏,层叠的样子。
  • 水蹙纹:水面因风吹而泛起波纹。
  • 断肠:形容心中极度的悲伤。
  • :指乐器,象征倾诉心情的方式。
  • 偏向醉中闻:醉意中听到笛声,暗示情感的寄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政治家,以其豪放的诗风和强烈的爱国情怀著称。他一生创作了大量诗歌、散文和词作,尤其以古体诗见长,反映了他对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遇的深切关注。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春季,正值腊月即将过去,反映了陆游对春天的渴望与期待,同时也蕴含了他对人生无常以及个人情感的思考。诗中描绘的春天意象和内心的孤独相互交织,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

诗歌鉴赏:

《残腊二首》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陆游对春天的期待和对人生苦闷的感悟。诗的开头“破腊春先到”即以春天的到来为引子,象征着新的开始与希望。随后,“微阴日易醺”则描绘了春天初来的状态,阳光虽有些阴云笼罩,却依然散发出迷人的光辉,反映出一种复杂的心情。

接下来的两句“鸟声犹寂寂,木意已欣欣”通过对比手法,强调了自然界的变化和诗人内心的孤寂,鸟儿的沉寂与树木的欣欣向荣形成鲜明对比,暗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生命的渴望。同时,“云起山分叠,风生水蹙纹”则以生动的意象描绘了春天的气息,云雾和水面的波纹仿佛在诉说着春天的美好。

最后一句“断肠何处笛,偏向醉中闻”则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他对失落与孤独的深切感受。笛声在醉意中显得格外清晰,暗示着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对内心情感的无奈倾诉。整首诗在春天的背景下,传达出一种既渴望又忧伤的情感,令人感受到陆游深厚的诗歌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破腊春先到:腊月已经结束,春天的气息提前到来,表现出生命的萌动。
  • 微阴日易醺:轻微的阴云让阳光变得迷醉,暗示着春天的温暖和诗人的恍惚。
  • 鸟声犹寂寂:鸟儿的声音依然寂静,反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木意已欣欣:树木已经开始展现出新的生机,暗示春天的到来。
  • 云起山分叠:云雾在山间层叠起伏,描绘出春天的景象。
  • 风生水蹙纹:风吹动水面,泛起涟漪,生动地表现出自然的变化。
  • 断肠何处笛:内心的悲伤无处倾诉,笛声成为情感的寄托。
  • 偏向醉中闻:在醉意中听到的笛声,暗示情感的复杂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破腊春先到”用“破腊”比喻春天的来临,寓意新生。
  • 对比:“鸟声犹寂寂,木意已欣欣”运用对比手法,突出诗人内心的孤独。
  • 拟人:云雾和水面被赋予生命,生动形象。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到来和自然的变化,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渴望及内心的孤独。这种对比不仅反映了自然的美好,也揭示了人内心深处的苦闷,使得诗歌情感更加深邃。

意象分析:

  • 春天:象征着希望与新生。
  • 鸟声:传递出自然的静谧与生命的渴望。
  • 树木:象征着生命的生长与繁荣。
  • 云雾:表现出春天的多变与神秘。
  • 水面波纹:象征着内心情感的波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破腊”指的是哪个时期?

    • A. 腊月
    • B. 春天
    • C. 夏天
    • D. 秋天
  2. “微阴日易醺”中的“醺”是什么意思?

    • A. 清晰
    • B. 饥饿
    • C. 醉意
    • D. 明亮
  3. 诗中“鸟声犹寂寂”反映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孤独
    • C. 生气
    • D. 平静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杜甫的《春望》中同样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更多地反映了国破家亡的悲痛,与陆游的孤独情感形成对比。两首诗都通过春天的意象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但情感基调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陆游诗集》
  • 《宋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查询

西施咏 西施捧心图 西施舌 西施泛湖图 其二 西施泛湖图 其一 西施捧心图 西施 游西施山 西施 西施愁春 一盻 西施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裤的词语有哪些 魚字旁的字 沈阏 竹亭 米字旁的字 绪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肩背难望 香溪泉 睟面盎背 执一无失 进揖 立字旁的字 示字旁的字 急三火四 齒字旁的字 贻笑后人 污骜 助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