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1 22:37: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22:37:55
惜余春慢
黄燮清
怯胆惊秋,魔尘悸夜,全借幡铃遮护。
魂留蛱蝶,社待鸳鸯,好事病中过去。
谁信芙蓉路遥,短楫烟波,未能同住。
幸春生桃叶,不曾飘泊,恨花愁絮。
休再忆酒后啼痕,曲中哀怨,总是牵人心处。
有情一往,无翼双飞,忍听画眉声苦。
犹喜东山谢公,粉黛苍生,一般霖雨。
愿吹箫庭院,碧梧栖稳,恨天长补。
诗中表达了对春天的怜惜与对过往情感的追忆。诗人对秋天的到来感到恐惧,夜晚的魔幻时刻让人心悸,只能借助风铃的声响来遮蔽这份恐惧。思念的魂魄如同蛱蝶般游离,期待着与爱人团聚,但美好的时光却在病痛中悄然流逝。谁能相信那条通往芙蓉的路如此遥远,短短的舟楫在烟波中无奈地漂泊,未能相伴而行。春天带来了桃叶的生机,未曾漂流,却又恨那花与愁的缠绵。无须再忆酒后眼泪的痕迹,曲中哀怨的情感始终牵动着人心。情深义重,却无双翼飞翔,忍不住听那画眉鸟的苦鸣。犹喜东山的谢公,似乎与苍生同受霖雨的滋润。愿能在庭院中吹箫,碧梧栖息稳妥,唯独恨那漫长的天际。
作者介绍:黄燮清是清代著名的诗人,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情感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抒发个人情感,尤其对春秋季节的描写颇具特色。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春秋交替之际,诗人感受到春天的短暂与即将来临的秋天的愁绪。通过对春天的惜别与对过往情感的思考,表达了对生命流逝的感慨。
《惜余春慢》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对春天的珍惜与对逝去时光的惋惜。全诗情感绵长,意象丰富。开头几句以“怯胆惊秋”引入,直接表现出诗人对秋天的恐惧与不安,展现出一种脆弱而敏感的心态。而“魂留蛱蝶,社待鸳鸯”则用生动的意象描绘了对爱情的渴望与追忆,仿佛在诉说着一段美好的往事。诗中反复提到的“桃叶”与“花愁”,不仅是对春天的怀念,更是诗人对生活的感慨与无奈。通过对酒后泪痕的回忆,诗人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相融合,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郁的抒情气息。
在艺术手法上,诗人运用丰富的比喻和意象,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绵长的思念。结尾的“愿吹箫庭院”更是将个人情感与自然和谐统一,展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态度。整首诗不仅仅是对春天的惜别,更是对生命中美好瞬间的珍视与对未来的期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情感更为生动。例如,“魂留蛱蝶”形象地表现出思念的轻盈;“短楫烟波”则通过景象传达出诗人的孤独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珍惜、对爱情的追忆,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黄燮清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蛱蝶”象征什么?
A. 自由
B. 思念
C. 美好
D. 以上皆是
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
A. 喜庆
B. 忧伤
C. 愤怒
D. 平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