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16:59: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16:59:08
《惜余春慢二首 其一》
作者:王时翔 〔清代〕
缃叶多阴,丹萍早熟,谁赠满笼珍果。
尝齐玉版,弄斗金丸,匀圆写来愁破。
邀取花外中仙,佳梦同传,丽词相和。
任华林芳景,瑛盘荣宴,故应无我。
春院静小坼琼莩,轻流星耀,莺嘴隔枝衔堕。
多情温尉,应忆曩游,斗帐红珠双颗。
匀染胭脂,镜中一点猩唇,微微芳唾。
更香丝挽就,自折阶前花朵。
全诗翻译:
缃色的叶子繁茂而阴凉,丹萍(红色的水草)已经成熟,谁会赠送我一笼美味的珍果呢?
我曾用玉版齐整诗句,玩弄金色的药丸,写出圆润的诗篇来解开愁苦。
我邀请花外的神仙,带来美好的梦境,共同传唱美丽的词句。
任凭花林的芳香与美景,瑛盘(美玉制的盘子)的盛宴,本该与我无关。
春天的庭院静谧,小巧的琼莩(白色花瓣)轻轻坠落,流星在夜空中闪耀,黄莺嘴里叼着花枝轻轻贴落。
多情的温尉(温和的人),应当记得往昔的游乐,帐幕下的红珠对称而悬挂。
匀染的胭脂,镜中映出一点猩红的唇瓣,微微的芳香轻轻飘散。
更有香丝编织而成,自折阶前的花朵。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花外中仙”、“佳梦同传”、“斗帐红珠”等,都是通过典雅的意象表达对春天的向往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中仙可能指的是神仙,暗示着一种超脱的境界。
作者介绍:
王时翔,清代著名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意象见长。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春天,正值花开时节,诗人借春天的美景表达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与珍惜。
这首诗通过精美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春天的美丽与人们对生活的热爱。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如“缃叶多阴”、“丹萍早熟”等,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和美好。同时,诗人在对春景的描绘中,融入了对往昔游乐时光的怀念和对生活的感叹,表现出一种淡淡的愁绪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尤其在“更香丝挽就,自折阶前花朵”一句中,诗人通过折花的动作,象征着对美好瞬间的留念与珍藏。整首诗情景交融,诗人通过对春天的赞美,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往昔美好的追忆,给人以深刻的情感共鸣。
逐句解析:
缃叶多阴,丹萍早熟,谁赠满笼珍果。
描绘春天的繁茂,隐含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尝齐玉版,弄斗金丸,匀圆写来愁破。
通过玩弄金色药丸表达对快乐的追求,写出的诗篇却无法解愁。
邀取花外中仙,佳梦同传,丽词相和。
邀请仙人共同分享美好梦境,体现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任华林芳景,瑛盘荣宴,故应无我。
享受美好景色与宴席,却感到与自己无关,暗含孤独感。
春院静小坼琼莩,轻流星耀,莺嘴隔枝衔堕。
春院的宁静中,流星的闪耀和黄莺的叽喳,描绘出安静而美丽的春景。
多情温尉,应忆曩游,斗帐红珠双颗。
让人想起往昔的游乐与欢笑,红色的珠子象征着回忆的甜美。
匀染胭脂,镜中一点猩唇,微微芳唾。
美丽的唇色映入镜中,微微的香气在空气中弥散,表现出青春的活力。
更香丝挽就,自折阶前花朵。
用香丝编织的花朵,自折的动作象征着对美好的珍惜。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美好事物的珍视与追忆,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愁苦与孤独。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诗人传达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瞬间的留恋。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丹萍”指的是哪种植物?
A. 红色水草
B. 白色花瓣
C. 绿色树叶
D. 黄色花朵
“匀染胭脂”中的“胭脂”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花
B. 一种颜色
C. 一种化妆品
D. 一种药物
诗中描述的主要季节是什么?
A. 夏天
B. 冬天
C. 春天
D. 秋天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