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4:05: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4:05:58
高阳台
作者: 姚燮 〔清代〕
拭唾题裙,横筝坐酒,湖楼影事阑珊。
两地鹃愁,十年红雨关山。
重逢丁巷春如梦,病夭桃褪了烟鬟。
泪偷弹,紫玉犀钗,敲遍阑干。
旧欢那忍重提说,剩柳莺晓箔,桐凤秋纨。
黯到香魂,墙阴谁护情幡。
西风明日钱塘路,散蘋花吹聚应难。
悄无言,两道愁青,抹上眉弯。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湖边楼阁中,饮酒作乐的情景,影子在水中渐渐模糊。诗人感叹自己与心爱之人相隔两地,十年间经历了无数的风雨。重逢之时,春天如梦一般,但却发现昔日美丽的桃花已经凋零。默默流泪,轻轻弹琴,琴音敲打着栏杆。往日的欢愉难以重提,剩下的只是早晨的柳树和黄莺,秋天的桐凤也已不再。心中的香魂暗淡无光,墙角的阴影又有谁来保护这份情感?明天西风吹过钱塘江,散落的水蕨花聚集在一起,似乎都难以再相聚。默默无言,两道愁苦的眉毛,轻轻描上。
姚燮,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他的诗歌常常蕴含着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情感的细致描绘,尤其擅长表现离愁别绪。
《高阳台》创作于姚燮人生的某个阶段,正值他对往日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爱情的追忆与惋惜,反映了当时社会中人们对情感的渴望和对生活的感慨。
《高阳台》是一首充满情感色彩的作品,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意象,将内心的愁苦与美好的回忆交织在一起。诗的开头,以“拭唾题裙”引入,展现了一个优雅的女子在湖边的闲适情景,立刻营造出一种清新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
诗中提到的“两地鹃愁”,引发了对离别的深思,杜鹃鸣叫常常被用来象征离愁别恨,诗人用此来表达对爱人的思念。这种思念在“十年红雨关山”中显得尤为沉重,十年的时间如同翻越高山大河,间隔着两人的距离。
重逢的场景充满梦幻色彩,“春如梦”的描写,令人感受到温暖与柔美,却又掺杂着“病夭桃褪了烟鬟”的惆怅,桃花的凋谢暗示着曾经的美好岁月已无法重温。
随着诗句的推进,情感愈发浓烈,诗人用“泪偷弹”来表现心中无尽的愁苦,琴声似乎成为了情感的宣泄。最后,诗人通过对未来的无奈和对过往的追忆,展现出一种无言的孤独与无奈,令人感同身受。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爱情深刻的理解和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整首诗围绕着离愁、思念和对往昔的追忆,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对往日时光的无奈感叹。通过细腻的意象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人们在面对时间流逝和情感变迁时的脆弱与无助。
诗中提到的“鹃”主要象征什么?
A. 美好
B. 离愁
C. 快乐
答案: B
“泪偷弹”中的“泪”指的是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忧愁
C. 愤怒
答案: B
诗中提到的“紫玉犀钗”象征了什么?
A. 权力
B. 爱情
C. 财富
答案: B